[发明专利]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75568.3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33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权;张成柏;王俊伟;王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6 | 分类号: | E01C3/06;E01C7/32;E01C7/35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11017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寒 地区 混凝土 路面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基,其铺设于地面上,所述路基由天然砂砾和碎石混合制成,并且所述路基的两侧设置有防冻胀护道,所述防冻胀护道采用PVC塑料板制作,所述防冻胀护道的高度与所述路基两侧边坡的高度相同,且所述防冻胀护道与所述路基两侧边坡的走向平行的方向相同,其中,所述防冻胀护道与所述路基之间有10mm的距离,所述天然砂砾与所述碎石的质量比为7∶1;
垫层,其铺设于所述路基上,所述垫层由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混合制成,所述垫层宽度与所述路基宽度相同,所述垫层上铺设有一层厚度为170mm的由石灰乳化沥青防水涂料制成的防水层,其中,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质量比为16.7∶11.3;
隔热层,其铺设于所述防水层上,所述隔热层采用厚度为80mm的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制成;
基层,其铺设于所述隔热层上,所述基层采用厚度为500~700mm的碾压混凝土制成;
面层,其铺设于所述基层上,所述面层宽度比所述基层窄至少300mm,且所述面层采用厚度为100mm的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制成,所述面层表面均匀地喷涂有一层厚度为370mm的由红外反射颜料制成的红外反射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路基和所述垫层之间设置有一整平层,所述整平层为由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制成,且所述整平层的厚度为100~1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层厚度为150~3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基厚度为100mm~30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层所采用的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的钢纤维掺量为30~80kg/m2。
6.一种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摊铺路基,在地面挖掘深度为0.8m的基坑,选取粒径在20~50mm,含泥量不到10%的天然沙砾和碎石,将天然砂砾与碎石混合按质量比为7∶1混合,采用推土机将混合后的天然砂砾和碎石摊铺在基坑的底部,得到松铺层,松铺厚度为100~300mm;
步骤二、碾压路基,用压路机对所述松铺层表面进行预压7min,然后再用振动压路机压实松铺层,即得到路基;
步骤三、铺设垫层,将C7.5混凝土和C10混凝土按质量比16.7∶11.3混合,得到混合混凝土,将混合混凝土铺设在路基上表面,风干后得到垫层,在所述混凝土表面涂布石灰乳化沥青防水涂料,形成防水层,防水层的厚度为170mm,其中,所述垫层宽度与所述路基宽度相同;
步骤四、铺设隔热层,在所述防水层上表面铺设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作为隔热层,并在所述隔热层两侧设置有固定隔板;
步骤五、铺设基层,在所述隔热层正上方铺设一层碾压混凝土,作为基层;
步骤六、铺设面层,在所述基层正上方铺设两层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面层,得到面层,每层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厚度均为50mm,并且保持所述面层宽度比所述基层窄至少300mm,在所述钢纤维混凝土材料风干后,在面层的上表面喷涂红外反射颜料,得到红外线反射层,其中,红外线反射层的厚度为370mm;
步骤七、设置防冻胀护道,待所述面层施工完毕后,在距离所述路基两侧10mm处分别设置与所述路基相同高度的PVC塑料板,作为防冻胀护道,防冻胀护道与所述路基两侧边坡走向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路基和所述垫层之间设置有一整平层,所述整平层为由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制成,且所述整平层的厚度为100~150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层厚度为150~300mm。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基厚度为100mm~300mm。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寒地区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层所采用的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的钢纤维掺量为30~80kg/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556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栅氧化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针对薄膜沉积产生负载效应的消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