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卫生的人工鼻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76337.4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1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徐结兵;腾玥;于海滨;符国富;陶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永胜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2373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卫生 人工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安全卫生的人工鼻,包括有通道主体以及与该通道主体连接的进气组件、集痰组件、单向阀及呼吸气接头;该通道主体设有一空腔以及与该空腔连通的进气口、集痰口、安全入口以及呼吸气口,所述呼吸气口与安全入口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相向设置,所述集痰口朝下设置,所述进气口位于通道主体的侧边且与呼吸气口和安全入口不在同一直线上,该进气口靠近空腔的位置设有挡板,该挡板下方设有开口,该开口连通空腔和进气口;所述进气组件包括有过滤盒以及安装于过滤盒内的滤材层,该过滤盒安装于进气口上;所述集痰组件包括有集痰接头和集痰袋,该集痰接头与集痰口连接。该人工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组装拆卸、过滤效果好且安全卫生,极具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鼻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安全卫生的人工鼻。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温、加湿、过滤和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功能,气管切开后以上功能丧失,患者依赖气管套管呼吸,由于吸入空气未经鼻腔黏膜湿化过滤,而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造成分泌物的干燥结痂不易吸出而影响通气效果,而且细菌也容易侵入导致肺部感染。现有的人工鼻技术中,痰容易塞住氧气,影响呼吸,需实时动用吸痰器;阻挡细菌功能差,结构复杂,更换麻烦,使得患者使用时较为痛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组装拆卸、安全卫生的人工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卫生的人工鼻,包括有通道主体以及与该通道主体连接的进气组件、集痰组件、单向阀及呼吸气接头;该通道主体设有一空腔以及与该空腔连通的进气口、集痰口、安全入口以及呼吸气口,所述呼吸气口与安全入口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相向设置,所述集痰口朝下设置,所述进气口位于通道主体的侧边且与呼吸气口和安全入口不在同一直线上,该进气口靠近空腔的位置设有挡板,该挡板下方设有开口,该开口连通空腔和进气口;所述进气组件包括有过滤盒以及安装于过滤盒内的滤材层,该过滤盒安装于进气口上;所述集痰组件包括有集痰接头和集痰袋,该集痰接头与集痰口连接。
作为一种优先方案,所述过滤盒包括有过滤盒盖以及过滤盒底,该过滤盒底与进气口连接,该过滤盒盖一侧盖合于过滤盒底、另一侧设有进气入口。
作为一种优先方案,所述滤材层设有过滤棉或过滤纸中的一个或多个。
作为一种优先方案,所述通道主体的安全入口内侧设有一用于容置单向阀的台阶,该台阶上设有单向阀限位柱,所述单向阀设有限位孔,该限位孔与限位柱相适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
1、本发明主要是通过对通道主体进行优化设计,通过该挡板的设置,使呼吸气口与安全入口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相向设置,所述集痰口朝下设置,并在进气口靠近空腔的位置设有挡板,能够有效保证当患者喷痰时,痰被单向阀挡住,并被挡板挡住后掉入集痰口并进入集痰袋中,不会影响过滤组件,有效防止痰堵住过滤材料,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该结构简单且一体成型,易于生产组装,且该结构为十字架结构,使用时更方便,使用时不易掉下。
2、通过过滤组件的优化设计,使得氧气过滤效果更好,有效防止细菌感染,较少患者痛苦。
3、通过单向阀的设置,一方面方便在需要使用吸痰器的情况下,吸痰器的吸痰管从安全入口进入集痰袋中吸痰、另一方面用于在开口被堵住时,不至于导致无法呼吸而出现严重问题,可缓解事故处理时间。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永胜医疗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永胜医疗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63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下潜行式多腔引流导管
- 下一篇:呼吸机及涡轮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