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电引信天线辐射器的真空钎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76997.2 | 申请日: | 2015-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7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田叶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008 | 分类号: | B23K1/008;B23K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9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电 引信 天线 辐射器 真空 钎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钎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电引信天线辐射器的真空钎焊方法。
背景技术
辐射器是无线电引信天线的重要组件,由腔体、焊片与盖板真空钎焊而成。通过它与电缆的连接组成微波传输通道,主要作用是接受、传输、发射信号,因此辐射器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电性能和电参数,决定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原来工艺的是:一炉焊接三套产品;焊片采用手工制取,由于焊片脆性很大,不仅制取的速度慢,而且在手工制取的过程中焊片容易发生断裂;在装配过程中手工制取的焊片不易装配,也容易折断,造成成反复装配,装配效率低。传统的装配顺序为:把焊片装入腔体的焊接台阶上后装上盖板,通过采用毛刺定位,而毛刺定位容易造成盖板与焊片、腔体贴合不紧密,形成焊料填充不均匀、漏焊等焊接缺陷;毛刺定位还造成表观差。整个装配过程需要2人配合,一炉焊接3套产品,效率低,一炉焊接时间约为13小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电引信天线辐射器的真空钎焊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电引信天线辐射器的真空钎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线切割方式制取焊片;
2)将辐射器的腔体与盖板按要求装配;
3)设计焊接工艺盒和焊接工装,将装配好的辐射器置于工艺盒内,再将工艺盒置于焊接工装上后放入真空钎焊炉;
4)对辐射器进行真空钎焊,具体步骤如下:
①从室温开始升温至550℃,升温速率45±5℃/min;
②在550±5℃下保温20±1min;
③升温10min使炉内温度达到620±5℃,在620±5℃下保温15±1min;
④炉冷至180~200℃出炉;
5)对钎焊后的辐射器进行热处理。
所述步骤2)采用定位销定位。
所述步骤3)的工艺盒内还铺撒5~10颗镁粒。
所述步骤3)中的工艺盒的盒体和盒盖的材料均为1Cr18Ni9Ti。
所述步骤3)中的焊接工装的安装环、肋条和支撑条的材料均为1Cr18Ni9Ti。
所述步骤5)中热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用无水乙醇清洗辐射器,晾干;
②放入高温烘箱,并在110±10℃下保温4h;
③从烘箱中取出辐射器并空冷至室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焊片采用线切割方式制取,避免折断,而且一次可以制取50件,耗时为240min,节省了时间;装配时,避免了焊片的折断现象,提高了装配效率;采用焊接台阶上的四个定位销定位,辅以真空焊接工装很大程度避免了焊料填充不均匀、漏焊等焊接缺陷,改善了表观质量;在每个工艺盒放置一套产品,并在产品周围分散铺撒镁粒5~10颗,保证焊接效果并去除真空炉内的残余空气;采用焊接工装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且整个装配过程只要1人完成;优化后的工艺把热处理工序独立出来,从而缩短真空钎焊冷却时间,大大提高了真空钎焊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使用的工艺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使用的焊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腔体,11-焊接台阶,12-定位销,13-波导腔,2-盖板,21-定位孔,22-裂缝,3-盒体,4-盒盖,5-焊接工装,51-安装环,52-肋条,53-支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一种无线电引信天线辐射器的真空钎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线切割方式制取焊片;
2)将辐射器的腔体与盖板按要求装配,腔体1和盖板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3)设计焊接工艺盒和焊接工装,将装配好的辐射器置于工艺盒内,将焊接工装放入真空炉内,再将工艺盒置于焊接工装上;焊接工艺盒和焊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
4)对辐射器进行真空钎焊,具体步骤如下:
①从室温开始升温至550℃,升温速率45±5℃/min;
②在550±5℃下保温20±1min;
③升温10min使炉内温度达到620±5℃,在620±5℃下保温15±1min;
④炉冷至180~200℃出炉;
5)对钎焊后的辐射器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69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