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摩抗磨固体润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79662.6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2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冰;律微波;李金辉;赵宁;于一涛;彭丹;牟秋红;张荣军;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77/00;C10N50/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曲志波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摩抗磨 固体 润滑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减摩抗磨固体润滑材料,它包括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石墨和/或二硫化钼6-15份,氧化石墨烯0.05-0.1份,碳纤维1-5份,TiO2颗粒0.1-1份,质量浓度在30%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30-70份,分子量为500-800的聚丙二醇改性的聚硅氧烷0.1-0.8份,双效活性聚硅氧烷0.1-0.8份;首先对组成固体润滑材料的减摩抗磨材料进行预处理,对石墨或者二硫化钼的预处理是指用单烷氧基三(二辛基磷酰氧基)钛酸酯对颗粒粒度为3-10μm的石墨或二硫化钼进行喷雾处理,之后在140℃真空烘烤4小时,使钛酸酯端基与石墨或二硫化钼表面基团反应偶联;
对氧化石墨烯的预处理是指对厚度小于1nm,直径100nm-1μm氧化石墨烯在80℃真空烘烤4小时,去除表面水;
对碳纤维的预处理是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宽度为7μm、长径比为7的碳纤维进行喷雾处理,在行星式球磨机上研磨2小时,促使硅烷端基与碳纤维表面基团发生偶联脱水反应,之后在140℃真空中烘烤4小时;
对二氧化钛的预处理是指将金红石型粒径为20-100nm的TiO2颗粒在140℃真空中烘烤4小时,去除水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摩抗磨固体润滑材料,其特征是预处理后加入行星式球磨机高速研磨40min,促使各种颗粒表面功能基团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中的异氰酸酯或酰胺基团反应形成共价键或次价键,然后采用100目滤网过滤,得到减摩抗磨固体润滑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摩抗磨固体润滑材料,其特征是石墨15份,氧化石墨烯0.05份,碳纤维2份,TiO2颗粒1份,质量浓度在30%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30份,分子量为500-800的聚丙二醇改性的聚硅氧烷0.8份,双效活性聚硅氧烷0.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摩抗磨固体润滑材料,其特征是石墨13份,二硫化钼2份,氧化石墨烯0.03份,碳纤维1份,TiO2颗粒1份,质量浓度在30%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40份,分子量为500-800的聚丙二醇改性的聚硅氧烷0.4份,双效活性聚硅氧烷0.4份。
5.一种减摩抗磨固体润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对组成固体润滑材料的减摩抗磨材料进行预处理,所述减摩抗磨材料包括石墨和/或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碳纤维,二氧化钛颗粒,质量浓度在30%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分子量为500-800的聚丙二醇改性的聚硅氧烷,双效活性聚硅氧烷;取处理过的石墨和/或二硫化钼6-15份,氧化石墨烯0.05-0.1份,碳纤维1-5份,TiO2颗粒0.1-1份,质量浓度在30%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30-70份,分子量为500-800的聚丙二醇改性的聚硅氧烷0.1-0.8份,双效活性聚硅氧烷0.1-0.8份加入行星式球磨机高速研磨40min,促使各种颗粒表面功能基团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中的异氰酸酯或酰胺基团反应形成共价键或次价键,然后采用100目滤网过滤,得到减摩抗磨固体润滑材料;
对石墨或者二硫化钼的预处理是指用单烷氧基三(二辛基磷酰氧基)钛酸酯对颗粒粒度为3-10μm的石墨或二硫化钼进行喷雾处理,之后在140℃真空烘烤4小时,使钛酸酯端基与石墨或二硫化钼表面基团反应偶联;
对氧化石墨烯的预处理是指对厚度小于1nm,直径100nm-1μm氧化石墨烯在80℃真空烘烤4小时,去除表面水;
对碳纤维的预处理是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宽度为7μm、长径比为7的碳纤维进行喷雾处理,在行星式球磨机上研磨2小时,促使硅烷端基与碳纤维表面基团发生偶联脱水反应,之后在140℃真空中烘烤4小时;
对二氧化钛的预处理是指将金红石型粒径为20-100nm的TiO2颗粒在140℃真空中烘烤4小时,去除水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摩抗磨固体润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石墨15份,氧化石墨烯0.05份,碳纤维2份,TiO2颗粒1份,质量浓度在30%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30份,分子量为500-800的聚丙二醇改性的聚硅氧烷0.8份,双效活性聚硅氧烷0.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966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香根草复合精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开式转子发动机润滑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