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骆驼刺组织培养的快速诱导培养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80426.6 | 申请日: | 2015-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5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沾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沾云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骆驼刺 组织培养 快速 诱导 培养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骆驼刺组织培养的快速诱导培养基装置。
背景技术
骆驼刺(学名:AlhagisparsifoliaShap.)属豆科、落叶草本,主要枝上多刺,叶长圆形,花粉红色,6月开花,8月最盛,每朵花可开放20余天,结荚果,总状花序,根系一般长达20米。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份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因为这种植物茎上长着剌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故叫骆驼剌,是草本植物,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赖以生存的草,故又名骆驼草,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
骆驼刺根系十分发达,根系一般长达20米,是地表上茎叶半径的2倍甚至3倍,这在植物界是极其罕见的。因为其特殊的生理特性,在诱导培养基中如果加入常用生长素吲哚乙酸在低浓度无法快速促进茎叶分化,在培养基的时间过长容易感染细菌导致培养失败,如果加入常用生长素吲哚乙酸的浓度过高,又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组织培养的骆驼刺根系发育不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骆驼刺组织培养的快速诱导培养基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骆驼刺组织培养的快速诱导培养基装置,包括无菌箱和位于无菌箱内的诱导培养基,所述无菌箱包括正方体状的上操作箱和固定在上操作箱底部的漏斗状的下培育箱,上操作箱底部设有操作台,操作台的侧部为一活动板,上操作箱与下培育箱通过活动板可连通式隔断,上操作箱设有三组操作口和一个进料口,一组操作口包括有两个操作孔,操作孔上连接有手胶套,手胶套包括内胶套层、棉层和外胶套层,棉层填充有厚度均匀的珍珠棉,外胶套层紧贴外套在人手上,进料口上连接有软质胶状的进料管,进料管包括内胶管层、真空层和外胶管层,进料管末端设有单向阀,下培育箱的底部为平台,下培育箱侧部设有一可自由开启和闭合的小门,小门与下培育箱通过铰链连接,小门四周包围有密封胶;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中加入如下组份:特制固化剂、红糖、6-苄氨基腺嘌呤、4-氯-IAA、四环素、活性炭、植物提取物、木瓜汁配制而成,在诱导培养基中的浓度分别为:特制固化剂15-18g/L、红糖20-25g/L、四环素25-45mg/L、6-苄氨基腺嘌呤2.2-2.6mg/L、4-氯-IAA0.3-0.4mg/L、植物提取物50-80mg/L、木瓜汁60-80g/L、活性炭3-4g/L。
进一步的,所述的特制固化剂:包括海藻酸钠和紫薯提取物,其制备方法为,将新鲜的紫薯进行压榨,收集浆汁,然后将浆汁真空干燥获得凝固的块状物,再将块状物粉碎至粒径150-300目的粉状,即为紫薯提取物;所述的特制固化剂为海藻酸钠与紫薯提取物质量比2:3。
进一步的,所述的植物提取物提取于大叶榕的气生根,所述的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收集大叶榕气生根,放入搅拌机,并按照质量体积比1:1kg/L添入乙酸-乙醇水溶液并进行组织破碎,然后将破碎液过300目滤布后收集滤液,再将滤液真空干燥后收集获得的粉末即为所述的植物提取物,其中所述的乙酸-乙醇水溶液为质量浓度为45%的乙醇和质量浓度为12%的乙酸按照1:2的体积比混合。
一种诱导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向1/2MS培养基中加入特制固化剂、红糖、6-苄氨基腺嘌呤、4-氯-IAA、四环素、活性炭;在诱导培养基中的浓度分别为特制固化剂15-18g/L、红糖20-25g/L、四环素25-45mg/L、6-苄氨基腺嘌呤2.2-2.6mg/L、4-氯-IAA0.3-0.4mg/L、活性炭3-4g/L、植物提取物50-80mg/L,并将其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灭菌条件为113摄氏度,压力103.42kPa,时长25-35min,最后再将木瓜汁加入其中。
进一步的,所述木瓜汁在添加前需要经过68℃、时长30min的加热灭菌,加热后将其温度急速冷却到1-3℃,保持时长为5-10min,然后即可按照浓度为60-80g/L添入诱导培养基中。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无菌箱内,针对骆驼刺特殊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特选海藻酸钠和紫薯提取物制备的固化剂。
本发明进一步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四环素,在培养过程中,可进一步对外植体的内生菌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少组培过程中的污染,而且还起到了促进腋芽萌发,缩短萌动时间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沾云,未经李沾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04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