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皮稻米油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80640.1 | 申请日: | 2015-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8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查光圣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06;C11B3/00;A23D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63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皮 稻米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脱皮的稻米油的方法,所属技术领域,生物与新医药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农林产品及特种资源增值加工。
背景技术
稻米油,又称米胚油,是从大米的米皮和胚芽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植物油。其碘值较低,属于不干性油,精制稻米油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稻米油含有异常丰富的营养成分,油酸、亚油酸含量占70-90%,还含有约0.4%的谷维素、1.2-1.8%的γ-谷维醇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等微量元素。而且,因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产量全世界第一,因此稻米油其来源广、资源丰富。稻米油的生产工艺主要为三种,一是机械压榨法,二是溶剂浸出法,三是超临界萃取法,其中,溶剂浸出法出油率较其它两种高,且容易大规模生产,因此,适用性强。但是,现有技术中,通过溶剂浸出法生产得到的稻米油,具有色泽较深的特点,且生产工艺能耗高,稻米油提取不完全。
为了解决目前稻米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留稻米油中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等原有营养成分,减少和避免反式脂肪酸的形成,确保稻米油产品的营养、安全;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得率,降低了能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了稻米油生产的减损增效。急需一种稻米油生产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营养价值和保健养生、工艺合理的脱皮稻米油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如下步骤:
A、对稻米进行晾晒,控制含水率3%—5%;
B、将A、处理的稻米仁加入温度90-100℃的沸水中,加水量为稻米仁量的4-10倍,浸泡3-5分钟之后将热水排出,用水枪引凉清水冲洗夹层锅中的覆盆子,去除附皮;反复多次;
C、将B、处理的稻米仁使用蒸笼蒸10min,提高稻米油的香味和出油率;
D、将C、处理的稻米仁用液压机加压出毛油;将稻米仁做成饼放入液压机,每榨投饼20-25块,每块约4-6kg,均匀地加压液压机低压、使压力压到110-120MPa时,将低压调到高压,均匀加压到280-300MPa时为止,压榨时,不能太快,以免饼渣渗出;
E、超微过滤脱除脂肪氧合酶,选用截留分子量80-120kD的超微过滤膜,对过滤后的稻米油进行超微过滤处理;
F、紫外照射,过滤后的稻米油流动通过上方安置紫外灯的照射装置,照射剂量为300-400J/m2,照射时间为10-20秒;
G、低温真空暴沸脱除腥味,紫外照射杀酶后的稻米油,加热到50-70℃,备用;打开真空罐的加热装置,罐内温度维持在80—90℃,启动真空泵,真空罐内的绝对压力降到400Pa以下,打开进料阀,吸入加热好的稻米油,使进入的热稻米油瞬间暴沸,脱除腥味,控制进料量,保持真空罐内料液温度80—90℃,绝对压力不超过400Pa;进料完毕后,操作条件不变,继续处理5-10min,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查光圣,未经查光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0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煤机
- 下一篇:分注管柱电动直读验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