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一体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80773.9 | 申请日: | 2015-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8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普为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4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一体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桩,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的一种直流一体充电桩。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一种安全、经济、清洁的绿色交通工具,不仅在能源、环境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和竞争力,而且能够更方便地采用现代控制技术实现其机电一体化的目标,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电能作为一种环保的绿色能源,它可以通过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多种形式实现,实现能源的可再生利用。
如何给电动车充电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充电桩可以有效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充电桩能够快速地对汽车充电,也可以在电价较低的夜晚对电动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放置在室外,这样就对充电桩的防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充电桩的控制面板,一般都为LED或LCD的触摸屏,如果防水效果不好,很容易烧毁充电桩的面板及内部控制板,甚至烧毁充电电动车的电池、发生漏电触电的情况,非常危险。一般的充电桩结构只有防水垫布置在面板的周圈,当通过安装面板挤压防水垫,使得面板与充电桩本体之间紧密结合,达到防水的效果。而面板的自身缺少必要的保护,一旦水从密闭的防水处渗进去,就会立刻影响到带电部件,带来的后果会非常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雨效果好的直流一体充电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柜体、设置在柜体后侧的柜门,所述柜体的的前侧为充电显示面,所述充电显示面包括设于柜体上部且用于安装触摸屏的开口,及用于封闭该开口的透明挡板,所述开口与触摸屏的下方的柜体上设有刷卡界面,所述刷卡界面位于透明挡板的内侧,所述刷卡界面与与柜体侧壁形成一倾斜向下的下水平台,位于开口内的下侧壁上设有排水槽,该排水槽的两端与开口的左右侧壁相连接,在排水槽的外侧设有一与排水槽相贯通的引流口;所述透明挡板的上端通过转轴与柜体转动连接,所述柜体和柜门之间设有一溢水槽。
所述溢水槽由沿柜体门口四周向柜门方向延伸的凸缘,和与该凸缘垂直方向且向外延伸的凸起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直流一体充电桩,在操作面板上即开口的侧面上设有排水槽,和防雨用的透明挡板,该透明挡板与充电桩柜体紧密结合,大量的雨水会被透明挡板阻挡在充电桩的外面,即使有少量的雨水流入操作面板内,雨水也会自行通过排水槽排出充电装外部,从而保证了操作界面的防雨性和安全性。在柜门与柜体之间还设有溢水槽,保护了内部电路不受外部雨水的影响,进而保护了使用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透明挡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3所示,一种直流一体充电桩充,包括柜体1、设置在柜体1后侧的柜门2,所述柜体1的的前侧为充电显示面,所述充电显示面包括设于柜体上部且用于安装触摸屏的开口11,及用于封闭该开口11的透明挡板5,所述开口11与触摸屏的下方的柜体上设有刷卡界面4,所述刷卡界面4位于透明挡板5的内侧,所述刷卡界面4位于透明挡板5的内侧,所述刷卡界面4与柜体1侧壁形成一倾斜向下的下水平台位于开口11内的下侧壁上设有排水槽12,该排水槽12的两端与开口11的左右侧壁相连接,在排水槽12的外侧设有一与排水槽12相贯通的引流口13。
为了方便使用者打开透明挡板5对操作界面4的使用,该透明挡板5的上端通过转轴与柜体1转动连接。柜体1和柜门2之间设有一溢水槽6,溢水槽6由沿柜体1门口四周向柜门2方向延伸的凸缘,和与该凸缘垂直方向且向外延伸的凸起构成。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直流一体充电桩,在操作面板上即开口11的侧面上设有排水槽12,和防雨用的透明挡板5,该透明挡板5与充电桩柜体1紧密结合,大量的雨水会被透明挡板5阻挡在充电桩的外面,即使有少量的雨水流入操作面板内,雨水也会自行通过排水槽12排出充电装外部,从而保证了操作界面的防雨性和安全性。在柜门2与柜体1之间还设有溢水槽6,保护了内部电路不受外部雨水的影响,进而保护了使用者的安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普为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普为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07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