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不同电池组全循环充放电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81190.8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8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毛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宇能通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17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不同 电池组 循环 放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不同电池组全循环充放电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型、大型电池组的用量越来越大。而在这些电池组的生产、测试与使用过程中,要用到许多充电和放电过程。
现有的充电设备或放电设备存在以下缺点 :
1、电池组需要使用相同型号的电池模组进行并联使用,即并联的电池组要求每个电池电压相同,不能将完全不一样类型、电压等级的电池模组进行并联输入输出。因为在电池组中,单体之间的差异总是存在的,以容量为例,其差异性永不会趋于消失,而是逐步恶化的。电池组中流过同样电流,相对而言,容量大者总是处于小电流浅充浅放、趋于容量衰减缓慢、寿命延长,而容量小者总是处于大电流过充过放、趋于容量衰减加快、寿命缩短,两者之间性能参数差异越来越大,形成正反馈特性,小容量提前失效,组寿命缩短。
2、电池组的充放电步骤无法达到全循环的功能,使得电池组的使用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可靠性强的实现不同电池组全循环充放电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全循环充放电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实现不同电池组全循环充放电的方法,包括电池组充电步骤和电池组放电步骤;所述的电池组包括多个并联的电池模组,所述的电池模组包括串联的充电MOS管、放电MOS管、电流检测模块和电池,还包括与充电MOS管、放电MOS管、电流检测模块和电池连接的控制模块;
所述的电池组放电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在放电过程之前,所有的充电MOS管处于关闭状态,所有的放电MOS管处于开启状态,所有的电池模组通过充电MOS管内部允许的放电方向的二极管并联起来;
S12:开始放电,电压最高的电池模组最先进行放电;控制模块对经过电流检测模块的电流进行采样,还对电池的电压进行采样:
(1)当控制模块检测到有经过电流检测模块的放电电流,控制模块将充电MOS管置于开启状态,即将该电池模组加入放电并联序列;直到所有的充电MOS管均处于开启状态,实现所有的电池模组并联放电;
(2)当控制模块检测到电池的电压达到过放电门限,控制模块将放电MOS管置于关闭状态;直到所有的放电MOS管处于关闭状态,表示所有的电池模组均放电完成;
所述的电池组充电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在充电过程之前,所有的充电MOS管处于开启状态,所有的放电MOS管处于关闭状态,所有的电池模组通过放电MOS管内部允许的充电方向的二极管都并联起来;
S22:开始充电,充电电流首先进入电压最低的电池模组;控制模块对经过电流检测模块的电流进行采样,还对电池的电压进行采样:
(1)当控制模块检测到有经过电流检测模块的充电电流,控制模块将放电MOS管置于开启状态,即将该电池模组加入充电并联序列;直到所有的放电MOS管均处于开启状态,实现所有的电池模组并联充电;
(2)当控制模块检测到电池的电压达到过充电门限,控制模块将充电MOS管置于关闭状态;直到所有的充电MOS管处于关闭状态,表示所有的电池模组均充电完成。
所述的电流检测模块包括一个电流检测电阻RSC。
所述的电池模组为相同或者不同类型电压等级的电池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不过充不过放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充电MOS管和放电MOS管开闭方法解决了多个电池模组相互并联会造成相互充放电的问题,甚至是完全不一样类型电压等级的电池模组的并联。
(2)本发明实现了在所有的电池模组均在一个并联的母线回路中、输出只有正负两根线的情况下,每个电池模组均可实现充电与放电的全循环过程:在充电步骤完成后的充电MOS管和放电MOS管的开闭状态与放电步骤的初始状态相同,同理在放电步骤完成后的充电MOS管和放电MOS管的开闭状态与充电步骤的初始状态相同。
(3)本发明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图2为电池组结构方框图;
图3为电池模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放电完成等效电路图;
图5为充电完成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宇能通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宇能通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11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