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出风口外接导流口的空气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81966.6 | 申请日: | 2015-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2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倪祖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F24F13/00;F24F13/24;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风口 壳体 空气净化器 导流口 双吸式离心风机 盖框 外接 过滤组件 上盖组件 风道 双吸式叶轮 净化效率 外部空气 出风量 出风栅 进风量 漏斗形 吸风口 排出 吸入 过滤 敞开 覆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出风口外接导流口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双吸式离心风机、以及过滤组件,其中,所述双吸式离心风机包括具有一定内部空间的风道框及安装于所述风道框内的双吸式叶轮,所述过滤组件安装在所述双吸式离心风机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吸入外部空气的吸风口及用于排出过滤后空气的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外接有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包括在上部敞开的盖框、用于覆盖所述盖框的出风栅、以及安装在所述盖框内的漏斗形的导流口,所述导流口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的外侧相连通。本发明具有在提升空气净化器的进风量的同时能够提高其出风量,从而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发挥到极致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出风口外接导流口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空气净化器按吸风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吸式空气净化器和双吸式空气净化器,双吸式空气净化器与传统的单吸式空气净化器相比,具有进风量大、单位时间内净化更多空气的能力,空气净化效率比较高。
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10163365.6的一种过滤网受风面积大的双侧过滤进风空气净化器,包括电机风轮、风道(30)、前机壳(40)、后机壳(50)和顶盖(60),风道(30)设置有用于容置电机风轮的空腔(30a)和供空气流出的出风口(30b),顶盖(60)上设置有供净化后空气排出的排气格栅(601),前机壳(40)与后机壳(50)拼接形成用于装置电机风轮和风道(30)的空间,顶盖(60)固定安装在前机壳(40)和后机壳(50)上方并位于风道(30)其出风口(30b)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单轴电机(10),所述风轮为双向风轮(20),单轴电机(10)输出轴与双向风轮(20)其轴孔固定连接;所述前机壳(40)包括前机壳本体(401)和第一过滤网(402),前机壳本体(401)一体成型有第一腔体(401a),第一腔体底板上设置有前主进风口(401b),前主进风口(401b)附近设置有前辅助进风口(401c),第一过滤网(402)装置在第一腔体(401a)中;所述后机壳(50)包括后机壳本体(501)和第二过滤网(502),后机壳本体(501)一体成型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底板上设置有后主进风口(501b),后主进风口(501b)附近设置有后辅助进风口(501c),第二过滤网(502)装置在第二腔体中;所述风道(30)两侧开口其两侧位于空腔(30a)附近设置有辅助风道(30c),辅助风道(30c)其进风端(30c-1)口径尺寸较大并逐渐收缩成设置在风道(30)另一侧的口径尺寸较小的出风端(30c-2);所述风道(30)其两侧的辅助风道(30c)分别与前机壳本体(401)和后机壳本体(501)上设置的前辅助进风口(401c)和后辅助进风口(501c)连通;前主进风口(401b)和后主进风口(501b)与空腔(30a)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通过双侧进风的方式解决了传统单吸式空气净化器进风量小、净化效率低的问题,但该双侧过滤进风空气净化器并没有考虑通过在出风口外接漏斗形的导流口来提高出风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进风量与出风量都将直接影响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只有既提高进风量又提高出风量才能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发挥到极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风口外接导流口的空气净化器,对现有的双吸式空气净化器进行优化改进,确保在提升空气净化器的进风量的同时能够提高其出风量,从而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发挥到极致。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出风口外接导流口的空气净化器,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19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