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82503.1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2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艳娣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K36/9068;A61P1/12;A61P31/14;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33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小儿 腹泻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婴幼儿腹泻是秋、冬季节儿科常见病, 多数由病毒引起, 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毒侵入小肠上皮细胞, 绒毛变短及脱落, 导致小肠功能丧失。黏膜双糖酶活性降低、肠腔内木糖及蔗糖水解并吸收障碍, 被细菌分解而产生有机酸,致使肠内渗透压增加, 大量水及电解质进入肠腔, 肠吸收减少。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肠炎, 一般以支持及对症治疗为主, 并根据患者脱水程度、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情况, 给予对症治疗。
国内有人用病毒唑、西米替丁、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治疗, 但疗效并不满意, 且这些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其腹泻原因是脾胃薄弱, 肾气未充, 腠理疏松, 神气怯弱, 筋骨未坚等特点, 主要是由于脾胃薄弱致脾失健运, 清浊不分, 水走肠间所致, 且脾虚湿胜为其病理关键, 且脾喜温燥而恶湿。
中药外敷疗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 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王涛著的《外台秘要》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载的医疗方法都涉及到了中药外敷疗法。由于经络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作用, 所以不但能治疗局部病变, 而且还可通过外敷达到治疗全身性疾病的目的。药物通过对脐部(神阙穴) 局部穴位的刺激作用, 经过皮肤透入, 激发经脉之气, 促进脏腑气血运行,起到治疗作用 ; 脐部皮肤较薄, 神经、血管比较丰富, 因此脐部有较强而迅速的吸收能力, 有良好的感受和传导功能, 当用适宜的药物施治于脐部时, 均能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 改善内脏及组织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中药外敷集热疗、药疗、灸疗于一体, 起到健脾止泻的作用, 同时避免了口服和注射带来的不便和痛苦, 家长和患儿易于接受, 且药效持久, 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因素的干扰和降解作用, 减少个体差异, 起效快, 药效强, 无创伤, 无痛苦, 使用方便。
泄泻乃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位于我国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二位,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四季均可发生。以小儿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质改变(不消化的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主要表现。此外,还可伴有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样液体,腹泻频繁,每日大便十几次到几十次,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向外溅射,外观为黄绿色、黄色或微黄色,水量多而粪质少。全身一般情况较差,发热,体温可增至39℃~40℃,少数可高达41℃以上,小儿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萎靡、意识朦胧,甚至昏迷,随着全身症状加剧,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等功能失调。腹泻轻者影响小儿营养吸收,重者多因伴有脱水、酸中毒、循环障碍与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本病可以侵犯呼吸道,又称“呼肠病毒性”,有40%~50%病人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过去人们习惯称小儿腹泻为“消化不良”或“肠炎”,近年来统称为腹泻。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是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其病变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清浊相干,并走大肠,遂成泄泻。进食过多、过少、不定时的喂养,过早进食大量淀粉类和脂肪类的食品,以及突然更换食物种类,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长期应用大量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也可以引起细菌性腹泻。小儿腹泻根据其不同病因又可分为“感染性腹泻”与 “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主要指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性、细菌、真菌等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往往与喂养、饮食因素和气候变化有关。病毒性性腹泻可由病毒性引起,好发生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6个月以下小儿因有母亲的抗体,一般很少发病。小儿腹泻的治疗对于轻型腹泻患儿遵循预防或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的原则,一般很快就能康复。西医对小儿腹泻的治疗,主要对症治疗,补液(口服补液盐),各种止泻剂,抗生素,如大肠杆菌感染选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氨基苄青霉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霉菌感染应选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虽能达到控制症状的效果,但由于毒副作用大,令患者难于接受。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虽然很多,如中成药:脾可欣、健脾止泻散、肠胃康冲剂等,对那些久泻不愈,或伴有呕吐、吃药困难的患儿,控制症状收效缓慢,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艳娣,未经王艳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25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