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燃机清洁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83645.X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1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淼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30/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清洁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设备清洗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燃机清洁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清洗内燃机内部油泥、积碳、胶质等有害物质,保持内燃机内部洁净,增强机油流动性,降低磨损,延长内燃机使用寿命的汽车养护用品。由于内燃机构造的精密性,内燃机清洗均采用免拆解方式,因此内燃机清洗剂又称之为免拆内燃机清洗剂。
目前常用的内燃机清洗剂种类比较少,并且清洗不干净,不容易将其中的积碳和胶质物质清洗出来,因此长期使用虽然会对内燃机有一定的清洗效果,但是清洗不彻底,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以较为彻底地清洗内燃机内部的清洁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内燃机清洁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内燃机清洁剂,以重量组分计包括:润滑油70-80份,邻甲酚1-3份,卵磷脂0.5-2份,聚甘油脂肪酸酯0.5-2份,太古油10-20份,水30-40份。
所述的内燃机清洁剂,可以优选为以重量组分计包括:润滑油76-78份,邻甲酚2-3份,卵磷脂1-1.5份,聚甘油脂肪酸酯0.8-1.2份,太古油15-18份,水33-36份。
以上所述的内燃机清洁剂,润滑油可以为SAE润滑油。
一种以上所述的内燃机清洁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组分;
(2)将润滑油加热到60-70℃,加入卵磷脂、聚甘油脂肪酸酯和太古油,搅拌均匀;
(3)将水加热到60-70℃,加入邻甲酚,搅拌溶解;
(4)将步骤(3)与步骤(2)得到的溶液混合,搅拌混合均匀,降至室温。
以上所述的内燃机清洁剂的制备方法,步骤(4)中搅拌速度可以为30-40转/分钟,搅拌时间可以为20-30分钟。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内燃机清洁剂可以很好地清洁内燃机内部的油泥、积碳以及胶质等污物,同时可以提高内燃机润滑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内燃机清洁剂,以重量组分计包括:SAE润滑油70份,邻甲酚1份,卵磷脂0.5份,聚甘油脂肪酸酯0.5份,太古油10份,水30份。
以上所述的内燃机清洁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组分;
(2)将润滑油加热到60℃,加入卵磷脂、聚甘油脂肪酸酯和太古油,搅拌均匀;
(3)将水加热到60℃,加入邻甲酚,搅拌溶解;
(4)将步骤(3)与步骤(2)得到的溶液混合,搅拌混合均匀,搅拌速度为3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20分钟降至室温。
实施例2
一种内燃机清洁剂,以重量组分计包括:SAE润滑油76份,邻甲酚2份,卵磷脂1份,聚甘油脂肪酸酯0.8份,太古油15份,水33份。
以上所述的内燃机清洁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组分;
(2)将润滑油加热到65℃,加入卵磷脂、聚甘油脂肪酸酯和太古油,搅拌均匀;
(3)将水加热到65℃,加入邻甲酚,搅拌溶解;
(4)将步骤(3)与步骤(2)得到的溶液混合,搅拌混合均匀,搅拌速度为3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20分钟降至室温。
实施例3
一种内燃机清洁剂,以重量组分计包括:SAE润滑油77份,邻甲酚3份,卵磷脂1.2份,聚甘油脂肪酸酯1份,太古油16份,水35份。
以上所述的内燃机清洁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组分;
(2)将润滑油加热到68℃,加入卵磷脂、聚甘油脂肪酸酯和太古油,搅拌均匀;
(3)将水加热到68℃,加入邻甲酚,搅拌溶解;
(4)将步骤(3)与步骤(2)得到的溶液混合,搅拌混合均匀,搅拌速度为35转/分钟,搅拌时间为26分钟降至室温。
实施例4
一种内燃机清洁剂,以重量组分计包括:SAE润滑油78份,邻甲酚3份,卵磷脂1.5份,聚甘油脂肪酸酯1.2份,太古油18份,水36份。
以上所述的内燃机清洁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组分;
(2)将润滑油加热到70℃,加入卵磷脂、聚甘油脂肪酸酯和太古油,搅拌均匀;
(3)将水加热到70℃,加入邻甲酚,搅拌溶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淼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淼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36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步法生产微藻生物油的方法
- 下一篇:铌棒材旋锻润滑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