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鞋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83696.2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8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淼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G1/08 | 分类号: | C09G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鞋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用化工产品,具体涉及一种皮鞋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鞋油是一种用以擦亮、修复皮鞋或皮靴,并加强其防水力的产品,可延长鞋类的寿命。鞋油通常是蜡油或膏状。
一种擦拭皮鞋表面使之清洁光亮的制剂。有液态、半固体、固态之分,主要成分都是蜡。数百年来,已有多种物质被用作鞋油,由天然物质例如蜡等开始。现代首只鞋油品牌是德国Werner&MertzGmbH集团的品牌Erdal,该品牌于1901年正式注册使用,在这之前德国Werner&MertzGmbH集团已经有35年的鞋油研制经验,奇伟(Kiwi)于1906年发明。现代的鞋油通常由天然及合成物料混合而成,包括石油副产品、染料等,使用较简单的化学提炼过程。鞋油成份可能带有毒性,误用可以令人中毒。
目前使用的皮鞋油对皮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对于表面光滑的皮革具有很好地光亮与保护作用,而对于表面有纹路或粗糙的皮革就不能起到光亮作用,同时使用过程中会对皮革的表面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适应各种皮质的皮鞋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皮鞋油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皮鞋油,以重量组分计包括:巴西棕榈蜡6-10份,粗褐煤蜡5-10份,硬脂酸1-4份,油溶苯胺黑0.5-2份,地蜡10-20份,松节油70-80份,甘油5-10份,亚麻仁油1-5份,卵磷脂2-6份。
所述的皮鞋油,可以优选为以重量组分计包括:巴西棕榈蜡7-9份,粗褐煤蜡6-8份,硬脂酸2-4份,油溶苯胺黑1-1.6份,地蜡12-16份,松节油73-78份,甘油6-8份,亚麻仁油2-4份,卵磷脂3-5份。
以上所述的皮鞋油,卵磷脂可以为脂溶性卵磷脂。
一种以上所述的皮鞋油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组分;
(2)将巴西棕榈蜡和粗褐煤蜡加热到80-90℃,搅拌熔融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地蜡,继续搅拌混合均匀;
(3)将其他组分加入,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
(4)将步骤(3)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自然降温至35-40℃,然后置于密闭容器中,静置至其凝固,即为皮鞋油。
本发明提供的皮鞋油可以对不同的皮质均能起到保护与光亮作用,不仅扩大了鞋油的使用范围,同时提高了鞋油的利用率,适合广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皮鞋油,以重量组分计包括:巴西棕榈蜡6份,粗褐煤蜡5份,硬脂酸1份,油溶苯胺黑0.5份,地蜡10份,松节油70份,甘油5份,亚麻仁油1份,卵磷脂2份。
以上所述的皮鞋油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组分;
(2)将巴西棕榈蜡和粗褐煤蜡加热到80℃,搅拌熔融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地蜡,继续搅拌混合均匀;
(3)将其他组分加入,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
(4)将步骤(3)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自然降温至35℃,然后置于密闭容器中,静置至其凝固,即为皮鞋油。
实施例2
一种皮鞋油,以重量组分计包括:巴西棕榈蜡7份,粗褐煤蜡6份,硬脂酸2份,油溶苯胺黑1份,地蜡12份,松节油73份,甘油6份,亚麻仁油2份,卵磷脂3份。
以上所述的皮鞋油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组分;
(2)将巴西棕榈蜡和粗褐煤蜡加热到82℃,搅拌熔融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地蜡,继续搅拌混合均匀;
(3)将其他组分加入,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
(4)将步骤(3)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自然降温至36℃,然后置于密闭容器中,静置至其凝固,即为皮鞋油。
实施例3
一种皮鞋油,以重量组分计包括:巴西棕榈蜡8份,粗褐煤蜡7份,硬脂酸3份,油溶苯胺黑1.2份,地蜡15份,松节油76份,甘油7份,亚麻仁油3份,卵磷脂4份。
以上所述的皮鞋油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组分;
(2)将巴西棕榈蜡和粗褐煤蜡加热到86℃,搅拌熔融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地蜡,继续搅拌混合均匀;
(3)将其他组分加入,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
(4)将步骤(3)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自然降温至38℃,然后置于密闭容器中,静置至其凝固,即为皮鞋油。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淼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淼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36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