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输用阻水且显示受潮部位的麻袋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85427.X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6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葛市英达麻纺织厂 |
主分类号: | B32B27/12 | 分类号: | B32B27/12;B32B9/02;B32B5/26;B32B5/08;B32B27/08;B32B27/32;B32B3/24;B32B33/00;B65D30/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505 河南省许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输 用阻水 显示 受潮 部位 麻袋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麻袋,尤其涉及一种设有吸水树脂且表面涂布不可逆遇水变色油墨的麻袋。
背景技术
黄麻在我国广泛种植,其纤维具有降解性,对环境友好,且黄麻纤维具有良好的抑制菌性。由黄麻制成的麻袋耐磨、价格低廉,因此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工业领域。现有的麻袋在搬运过程中经常与地面接触及摩擦,其底部边角易磨损,并且,虽然非出于主观意愿,搬运工人在搬运过程中可能将麻袋置于潮湿的环境,从而使麻袋内的物品遇水受潮。置于潮湿的环境后,工作人员需要逐一检查麻袋内的物品才能确定物品是否受潮以及受潮的部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运输用阻水且显示受潮部位的麻袋,包括麻质袋体、磨损套、吸水树脂和不可逆遇水变色油墨层,其中麻质袋体为双层结构,自内向外分别为由黄麻纤维形成的第一麻纤维层和第二麻纤维层,第二麻纤维层的黄麻纤维丝印不可逆遇水变色油墨层,其中磨损套包覆麻质袋体的底部和部分侧部,吸水树脂设置在麻质袋体的第二麻纤维层和磨损套之间。
优选地,所述磨损套包覆所述袋体侧部的高度为4~6cm。
优选地,所述磨损套是腈纶纤维、锦纶纤维和维纶纤维的混纺织物,外侧涂覆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所述混纺织物按重量百分比为:腈纶纤维33%,锦纶纤维36,维纶纤维31%。
优选地,所述不可逆遇水变色油墨层印刷规则图案。
根据本发明的运输用阻水且显示受潮部位的麻袋,麻质袋体底部和靠近底部的侧部被磨损套包覆,减少麻质袋体与地面的接触,在麻质袋体和磨损套之间设置吸水树脂,一旦麻袋意外浸水,只要浸水部位不高,上述吸水树脂均可快速吸收水分,防止麻质袋体内的物品受潮。并且作为辅助,袋体上的不可逆遇水变色油墨层的规则图案在水的作用下变得模糊,方便工作人员查看麻袋的受潮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运输用阻水且显示受潮部位的麻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运输用阻水且显示受潮部位的麻袋的第二麻纤维层示意图。
图中:
1-袋体;2-磨损套;3-吸水树脂;11-第一麻纤维层、12-第二麻纤维层;13-不可逆遇水变色油墨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运输用阻水且显示受潮部位的麻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运输用阻水且显示受潮部位的麻袋的袋体1为双层结构,自内向外分别为内层的第一麻纤维层11和外层的第二麻纤维层12,第一麻纤维层11和第二麻纤维层12由黄麻纤维形成并在袋体1顶部接合。袋体1的底部被磨损套2包覆,该磨损套2进一步包覆袋体1的侧部,包覆高度为自袋体1的底部向上4~6cm。对于一般的意外遇水,此高度可保证仅磨损套2接触水而袋体1不接触水。磨损套2和袋体1的被包覆的底部和侧部之间充满高吸水性树脂,如淀粉—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高吸水性树脂能够在大量吸收水分而溶胀同时保有该水分不外流,对于麻袋的短时间遇水起到良好的阻水作用。
磨损套2为混纺织物,为获得更好的耐磨效果,选用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腈纶纤维33%,锦纶纤维36,维纶纤维31%。上述混纺织物外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可涂覆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以加强防水性。
图2为本发明运输用阻水且显示受潮部位的麻袋的第二麻纤维层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二麻纤维层12外覆有不可逆遇水变色油墨层13。具体为将不可逆遇水变色油墨丝印到作为第二麻纤维层的黄麻纤维上。不可逆遇水变色油墨层13印刷规则图案。在麻袋遭遇水浸或雨淋时,不可逆遇水变色油墨层13印刷的规则图案扩散并变得模糊,这种图案的直观变化有助于工作人员判断麻袋是否遇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葛市英达麻纺织厂,未经长葛市英达麻纺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54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量孔中心距的检具
- 下一篇:玻璃导轨间距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