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电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86390.2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0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于浩;于涛;郑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优谱德精密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广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感应器 夹持本体 光电检测装置 夹具 盲孔内壁 卡爪 盲孔 弹性支撑件 弧形卡板 门形支架 位置调节 位置度 插拔 卡板 容置 支架 拆卸 相等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检测装置,包括门形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相对其水平与纵向移动的光电感应器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夹持本体,所述夹持本体上设有容置所述光电感应器的盲孔,所述盲孔内壁均匀连接有至少三个卡爪,所述卡爪包括半径与所述盲孔半径相等的弧形卡板,所述卡板与所述盲孔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支撑件。本发明的新型光电检测装置通过在夹持本体上设置插拔光电感应器的结构,使得光电感应器安装、拆卸均简单易操作,且夹持本体可带动光电感应器进行位置调节,能够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孔的位置度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光电感应器进行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电检测领域,通常利用光电感应器进行位置度检测,比如,对产品上孔的位置度的检测。利用光电感应器检测孔的位置度的原理是:利用两相向设置的光电感应器,利用两光电感应器朝向孔对射,根据两光电感应器输出的信号判定孔的位置是否达到加工要求。目前,通用的做法是将光电感应器固定在夹具上,夹具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安装固定。但是,现有的夹具与光电感应器相固接,不方便拆卸,且夹具安装后不可移动,不能调整位置,不利于对不同产品上的孔进行位置检测。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光电检测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电感应器可拆卸、位置可调节的新型光电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新型光电检测装置,包括门形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相对其水平与纵向移动的光电感应器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夹持本体,所述夹持本体上设有容置所述光电感应器的盲孔,所述盲孔内壁均匀连接有至少三个卡爪,所述卡爪包括半径与所述盲孔半径相等的弧形卡板,所述卡板与所述盲孔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支撑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一端与所述卡板连接的套管、以及一端套设在所述套管内另一端与所述盲孔内壁连接的顶杆,所述顶杆伸入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套管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盲孔内壁均匀连接有四个所述卡爪。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设有沿其水平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纵向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接有支撑所述夹具的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两侧壁上均设有固定孔。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新型光电检测装置通过在夹持本体上设置插拔光电感应器的结构,使得光电感应器安装、拆卸均简单易操作,且夹持本体可带动光电感应器进行位置调节,能够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孔的位置度的检测。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光电检测装置,包括门形支架10,门形的支架10具有稳定的支撑力,在支架10上设有相对其水平与纵向移动的光电感应器夹具,该夹具包括夹持本体21,夹持本体21上设有容置光电感应器的盲孔22,盲孔22内壁均匀连接有至少三个卡爪30,卡爪30包括半径与盲孔22半径相等的弧形卡板31,卡板31与盲孔22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支撑件。
优选的,本发明中弹性支撑件包括一端与卡板31连接的套管32、以及一端套设在套管32内另一端与盲孔22内壁连接的顶杆33,顶杆33伸入套管32的一端与套管32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优谱德精密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优谱德精密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63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