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滤膜通透性的弯曲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87022.X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7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明;张茂俊;葛安山;孙莎莎;宋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康大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2665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滤膜 通透 弯曲 分离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曲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弯曲菌是导致人类疾病的主要食源性病原菌,是导致人类腹泻的主要病原。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弯曲菌的感染位居食源性病原菌感染的首位,发展中国家弯曲菌的感染率为发达国家的100倍。除肠炎外,空肠弯曲菌的感染可导致格林-巴利综合症,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
我国弯曲菌的感染普遍存在,但是弯曲菌感染的现状缺乏准确数据。细菌的分离培养仍是目前诊断空肠弯曲菌感染的金标准。同时获得病原菌株对于进一步病原致病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无论公共卫生还是个体临床治疗都开始弯曲菌感染的相关研究及防治,但由于弯曲菌体外培养条件苛刻,同时由于我国抗生素使用的不规范,造成无论患者以及规模化养殖的家禽、家畜肠道内耐药菌群增加,造成目前使用传统选择性培养基很难从样本中分离到弯曲菌,从而造成相关研究及防治的滞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确定一种基于滤膜孔径及通透性的弯曲菌的分离培养方法,解决由于样品中其它菌群耐药的增强造成的选择性培养基检出率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滤膜通透性的弯曲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kamali羊血平板及哥伦比亚平板,室温条件下放置30min;
(2)将滤膜铺于基础培养基平板上,格子面朝上,待培养基和滤膜完全贴合,并标上相应编号;
(3)将标本吹打混匀,吸取约250ul左右分点滴于kamali血平板、哥伦比亚血平板滤膜中央部分,平皿朝上,37度三气培养箱中搁置45min;
(5)取出点样的平板,用镊子轻轻夹取滤膜边缘洁净部分,揭去滤膜及残渣,留平板,37度三气培养箱中培养48h;
(6)挑取滤膜范围内的可疑单克隆菌落,接种新的基础培养基平板进行纯培养;
(7)取新鲜可疑菌一环,进行触酶、氧化酶生化试验,二者均为阳性者,结果判读为弯曲菌。
本发明的基于滤膜通透性的弯曲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利用细菌的形态及理化特征,以特异孔径、特异通透性亲水性的滤膜,替代弯曲菌的选择性培养基,解决样本中耐药杂菌增高导致的弯曲菌检测率降低的问题,样品中弯曲菌的检出率可达到101CFU/ml。本发明的基于滤膜通透性的弯曲菌的分离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大大缩减了获得病原体的检测成本,提高检出率。
附图说明
图1、101CFU/ml(约8-9个单克隆)弯曲菌在两种不同基础培养基生长的差异;
图2、102浓度(约80-90个单克隆),弯曲菌在两种不同基础培养基上37℃与42℃生长的差异;
图3、不同浓度弯曲菌在不同孔径滤膜上穿透能力比较;
图4、超低温冷冻粪便标本弯曲菌采用不同方法分离培养结果比较;
图5A、不同稀释度模拟样品制备后,传统方法的培养、计数观察;
图5B、10uL打点计数结果观察;
图6、106CFU/g粪便标本滤膜法分离弯曲菌结果;
图7、8、9为本发明的方法对零售鸡肝中弯曲菌分离培养的生化鉴定结果;
图10、本发明的方法对零售鸡肝中弯曲菌分离培养后弯曲菌多重PCR鉴定结果;
图11、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培养弯曲菌特异度评价结果;
图12、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培养弯曲菌特异度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基于滤膜通透性的弯曲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做详细的介绍和说明。下述实验中将本发明的基于滤膜通透性的弯曲菌的分离培养方法,简称为滤膜法。
一、不同基础培养基弯曲菌生长能力比对
1、不同浓度稀释菌液制备及不同基础培养基上弯曲菌生长比对:
①收集24h,37℃培养的ATCC33560和ATCC33559悬于生理盐水中;
②生理盐水细菌2遍,重新悬于5mL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
③测量菌悬液OD值,根据OD值计算弯曲菌的量,将ATCC33560和ATCC33559从100~105进行6个梯度的倍比稀释;
④将稀释好的菌株分别接种在哥伦比亚及Karmarli平皿培养基上,观察、比较不同基础培养基上弯曲菌的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康大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康大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70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