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卤素末端含硫聚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87606.7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1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滨田有纪子;菅康和;越后谷幸树;松本和则;大场友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精细化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75/02 | 分类号: | C08G75/02;C08G75/14;C08K5/36;C08L81/02;C08L81/04;C07C32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李照明,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卤素 末端 聚合物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7月6日、申请号为2012800376875号、发明名称为“卤素末端含硫聚合物”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卤素末端含硫聚合物。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可作为增塑剂、添加剂、末端修饰聚硫化物聚合物的中间体使用的卤素末端含硫聚合物。
背景技术
现有的聚硫化物聚合物可以利用下述方法制造,即,经由美国专利第2466963号记载的固体聚合物、通过聚硫化物键的切断而得到液体聚合物(参照专利文献1)。因此,液体聚合物的末端基为硫醇基。硫醇基末端的液状聚硫化物聚合物可以利用二氧化铅、二氧化锰等的氧化剂而被容易地氧化、固化。固化而得的橡胶状的固化物在分子的主链中含有硫,另外,不含双键。液体聚合物固化后的固化物具有耐油性、耐气候性、水密性、气密性优异的特征,进而粘合性也良好,因此可广泛用作密封材料、粘合剂和涂料。
现有的聚硫化物聚合物由于极性非常高,因此可使用的增塑剂限于邻苯二甲酸酯、氯化石蜡、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氢化三联苯等的增塑剂等。但是,B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在欧州作为安全上存在问题的物质而被列出(REACH规定SVHC列表物质2010年12月),今后的使用有被限制的可能性。可用于聚硫化物聚合物的多数增塑剂由于化学物质限制强化的影响,制造和使用的限制正在变得严格。因此,开发新的聚硫化物聚合物用增塑剂的需求在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24669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提供与聚硫化物聚合物的相溶性高的、新的聚硫化物聚合物用增塑剂。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卤素末端含硫聚合物是下式的卤素末端含硫聚合物,X-(R-Sr)n-R-X
(R为碳原子数为3~26的含有醚键的烷基,X为卤素原子,n为1~200的整数,r的平均值为1~5)。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卤素末端含硫聚合物能够以任意的比例容易地混合在聚硫化物聚合物中,使粘度降低,显示增塑化效果,因此可作为聚硫化物聚合物的增塑剂来利用。本发明的卤素末端含硫聚合物与目前在聚硫化物聚合物中使用的高极性的邻苯二甲酸酯系或氯化石蜡系增塑剂相比,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因此使在形成密封材料这样的配合物时的低温弯折性增加。另外,邻苯二甲酸酯系增塑剂由于近年来对化学物质限制的增强,使用被限制。由于以上原因,本发明的卤素末端含硫聚合物作为聚硫化物聚合物的增塑剂,在产业上是极其有用。
另外,本发明的卤素末端含硫聚合物可以用作在商标名パーマポールP-3等已知的硫醚聚合物、或氯乙烯等极性高的树脂中的增塑剂、在光纤等需要高折射率的材料中添加的添加剂。
本发明的卤素末端含硫聚合物通过与氢硫化钠等反应可容易地将末端硫醇化,因此作为制造硫醇基末端聚硫化物聚合物、即,现有的聚硫化物聚合物时的中间体是有效的。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卤素末端含硫聚合物通过加成与卤素反应的化合物,可以容易地合成硫醇末端以外的化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卤素末端含硫聚合物是用下式表示的卤素末端含硫聚合物,X-(R-Sr)n-R-X。
R是碳原子数为3~26的含有醚键的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3~16的含有醚键的烷基、或含有支链亚烷基的碳原子数为3~16的含有醚键的烷基。
R优选是含有-O-CH2-O-键的烷基,更优选是含有-C2H4-O-CH2-O-C2H4-键的烷基。进而优选是含有50摩尔%以上的下述化学结构-C2H4-O-CH2-O-C2H4-的烷基,进而更优选是含有70摩尔%以上的下述化学结构-C2H4-O-CH2-O-C2H4-的烷基。
支链亚烷基优选是源于三卤代有机化合物的多官能成分,更优选是源于三氯有机化合物的多官能成分。进而优选是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精细化工株式会社,未经东丽精细化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7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