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88616.2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7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车金锋;庞辉勇;肖春江;罗应明;王九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0 | 分类号: | C22C38/40;C22C33/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陈丽 |
地址: | 462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低温 压力容器 钢板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容器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尤其是一种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低温设备的大型化,所需钢板厚度也越来越厚,如中石化某个LNG项目低温钢设计厚度已达到52mm,且要求钢板NDT(无塑性转变温度)≤-100℃,试样经长时间模焊(模拟焊后热处理温度为600℃±20℃;保温时间:12h~14h;试样装出炉温度≤400℃,400℃以上时升温速度55℃/h~100℃/h、降温速度55℃/h~135℃/h)后板厚1/4处及1/2处-100℃横向冲击功≥100J,厚度方向拉伸ZZ≥35%,晶粒度≥6级。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0810046958公开了“一种高韧性-110℃低温钢及其制造方法”,其交货状态为正火+回火,钢板最大厚度为34mm,合金设计为Nb-V-Ti-Mo-Cu;其虽然具有-110℃的低温韧性,但是其不能满足34mm以上厚度要求NDT及模焊性能。现有34mm以上厚度的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板均存在生产成本较高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强韧性匹配的高落锤性能、高模焊性能的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板的生产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熔炼而成:C0.06%~0.09%,Si0.16%~0.30%,Mn0.60%~0.70%,P≤0.008%,S≤0.005%,Ni3.50%~3.70%,Mo0.07%~0.12%,Cr0.15%~0.20%,Alt0.020%~0.040%,余量为Fe和微量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所述钢板的最大厚度为52mm。
本发明的钢板的化学成分设计采用低碳当量、Ni-Cr-Mo系铁素体钢。本发明中C含量在0.06%~0.09%:采用超低碳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钢的韧性,另一方面可显著地改善钢的焊接性能。Si含量在0.16%~0.30%之间:Si主要以固溶强化形式提高钢的强度,但不可含量过高,以免降低钢的韧性。Mn含量选择在0.60~0.70%:Mn主要起固溶强化和降低相变温度提高钢板强度的作用,Mn能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随Mn含量的增加,钢板的塑性和低温冲击韧性略有下降,强度显著提高,因此为保韧性Mn含量也不易过高。P含量≤0.008%,S含量≤0.005%:在一般情况下,磷和硫都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脆性;磷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硫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轧制时造成裂纹;因此应尽量减少磷和硫在钢中的含量。Ni含量控制在3.50%~3.70%之间:在铁-碳相图上,Ni使共析点向左下方移动,降低钢的临界点AC3点;Ni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它与碳作用不形成碳化物,但Ni与Fe能形成α或γ固溶体,随着Ni含量的提高,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大,能显著提高铁素体的韧性,从而提高低温钢的低温韧性;Ni能减小低温时的位错在基体金属中运动的阻力,故韧性提高,Ni还可以提高层错能,抑制在低温时大量位错的形成,促进低温时位错的交滑移,使裂纹扩展消耗功增加,也使韧性增加;因此,Ni是保证-100℃横向冲击功的最主要元素。Al含量0.020%~0.040%: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过高则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Cr含量0.15%~0.20%:Cr可增加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强度,但含量多时降低钢的韧性。Mo含量0.07%~0.12%:Mo是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增加固溶体原子间结合力,降低铁的自扩散激活能,从而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抑制大量的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得到合适的少量铁素体。
本发明方法包括冶炼、连铸、加热、轧制、水冷及热堆垛、热处理工序;所述冶炼工序由上述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熔炼;
所述加热工序:铸坯最高加热温度1180℃~1200℃,均热温度1160℃~1180℃,总加热时间≥12min/cm;
所述水冷及热堆垛工序:轧制后的钢板在快速冷却装置进行在线冷却,返红温度为≤750℃;钢板下线后堆垛温度≥250℃,堆垛缓冷时间≥24小时;
所述热处理工序:淬火温度为860℃±10℃,总加热时间为2min/mm且≥30min,水冷加速冷却,水量≥4000m3/h,淬火机辊速2m/min~20m/min,钢板返红温度≤200℃;回火温度为645±10℃,总加热时间为4min/mm且≥180min,空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86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