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硼酸磷酸脂肪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该酯制备微量润滑油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89349.0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2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乃庆;吴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30/06;C10N30/12;C10N50/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杜蔚琼 |
地址: | 20043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硼酸 磷酸 脂肪 及其 制备 方法 微量 润滑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硼酸磷酸脂肪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该酯制备微量润滑油。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金属切削加工采用矿物油或植物油或切削液进行大量冲淋式润滑和冷却,润滑剂的使用量大,不仅浪费资源,造成加工场所和环境的巨大污染,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在提倡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绿色生产的今天,急需一种新的金属切削加工工艺。
微量润滑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金属绿色加工新技术,就是在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使用微量润滑系统将极压抗磨性、润滑性好的微量润滑油喷洒于加工刀具和加工表面进行润滑、冷却,解决传统加工时切削油、液使用量大、浪费泄漏量大等问题。不过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企业用电量上升,同时为满足生产需要,还要进行空压机的采购。
本公司成功研发了如CN103722447A的油水气三相节能微量润滑系统,有效解决了微量润滑加工中的冷却问题,同时可以使冷却用的空气放大10倍以上,减少空气压缩机用电量70-90%。但是由于使用了水汽化带走大量的热量的冷却方式,加工黑色金属时会出现生锈现象,使用如CN104031732A的油水气三相微量润滑系统专用微量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生产的专用微量润滑剂进行润滑冷却,出现2个问题:1.B剂加入水箱比较麻烦,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被工人弃用;2.B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有部分固体没有溶解而被加入水箱中,导致节能喷嘴的堵塞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硼酸磷酸脂肪酯。
本发明提供的硼酸磷酸脂肪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
脂肪醇80-90%
磷酸5-10%
硼酸5-10%。
上述脂肪醇可选自脂肪醇选自碳原子数为6至24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最优选自正己醇、异辛醇、正癸醇、月桂醇、异十三醇、油醇、硬脂醇、花生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上述硼酸磷酸脂肪酯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百分比称取脂肪醇、磷酸、硼酸、分别加入反应釜中,用惰性气体转换出反应釜中的空气,加热至160-180℃,反应8-12小时,减压除去部分反应生成的水分,当反应釜内温度降到100℃以下时(即、反应生成的水分在减压和降温过程中大部分自然蒸发),即为一种硼酸磷酸脂肪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量润滑油,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
上述合成酯包括多元醇酯、单酯、双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多元醇酯是由多元醇与一元脂肪酸进行酯化反应人工合成所得的合成酯,优选自三异辛酸甘油酯、三羟甲基丙烷三异辛酸酯、季戊四醇四异辛酸酯,三月桂酸甘油酯、三羟甲基丙烷三月桂酸酯、季戊四醇四月桂酸酯、三油酸甘油酯、三羟甲基丙烷三油酸酯、季戊四醇四油酸酯、三棕榈酸甘油酯、三羟甲基丙烷三棕榈酸酯、季戊四醇四棕榈酸酯等。
上述单酯是指一元醇和一元脂肪酸制备的酯,优选自由天然油脂衍生的直链脂肪酸和一元低碳醇酯化反应得到的酯,最优选自油酸甲酯、月桂酸甲酯、月桂酸乙酯、硬脂酸甲酯、硬脂酸乙酯、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油酸丁酯等。
上述的双酯为二元醇和一元酸或二元酸和一元醇酯化反应生成的产物,优选自己二酸二辛酯、壬二酸二辛酯、癸二酸二辛酯、已二酸二癸酯、壬二酸二异癸酯、癸二酸二异癸酯、丁二酸二异辛酯、丁二酸二异癸酯、乙二醇月桂酸酯、丙二醇油酸酯等。此类双酯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运动粘度低,低温性能好,生物降解性能优良。
上述酰基肌氨酸或其钠盐是脂肪酸和肌氨酸进行酰化反应的产物,优选自月桂酰肌氨酸、月桂酰肌氨酸钠、肉豆蔻酰肌氨酸、肉豆蔻酰肌氨酸钠、椰油酰肌氨酸、椰油酰肌氨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聚酯是由二元酸与二元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酯化反应,然后再用羧酸或醇进行封端制备而成的。
上述聚酯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将二元醇和二元酸按摩尔比为1:1加入聚合釜内,加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反应温度在180~220℃,反应时间为8~12小时,然后加入一定比例(二元醇:一元羧酸或一元醇的摩尔比可以为1:10-10-1010,实际加入的一元羧酸或一元醇的量按聚合产物的结合和生产的需要进行)的一元羧酸或一元醇进行封端,减压除去水份,去除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后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兆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93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