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排水沟进行虹吸排水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90414.1 | 申请日: | 2015-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8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桂加华;杨渝南;马昌坤;夏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E03B3/0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排水沟 进行 虹吸 排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水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排水沟进行虹吸排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山体、边坡等进行工程施工时,地表的水可以通过排水沟、截水沟的地表排水设施排走,但地下水的水位若太高,不仅会影响地质的稳定性,还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性,造成工程事故。
目前山体地下排水方法有井点降水、明沟排水、止水帷幕等,井点降水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周围或者基坑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滤水管。止水帷幕用于阻止或减少基坑侧壁及基坑底地下水流入基坑而采取的连续止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上排水方法施工工序十分复杂,而且对环境条件要求很高,工程量工程造价都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排水沟进行虹吸排水的装置,利用虹吸原理对地下水进行排水工作,实现高效的排水施工,同时降低排水工程的资金投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排水沟进行虹吸排水的装置,包括磁块、滤网和引水管,引水管上设有水流采集器,水流采集器一端与排水沟连接,引水管一端与山体内的地下储水器连接,另一端为排水管;
水流采集器内设有两块磁块磁块与水流采集器通过铰链连接,磁块与水流采集器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在两块磁块分开时处于拉伸状态;
引水管上还设有伸缩式引水管,伸缩式引水管内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伸缩式引水管开口连接,另一端与引水管内壁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水流采集器进水口位置设有滤网。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引水管和排水管内设有单向阀,单向阀控制引水管内水流流通方向由地下储水器朝向排水管。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水流采集器为虹吸管。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水流采集器为多个,多个水流采集器平行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水流采集器的进水口水平设置,朝向排水沟内的水流上游方向。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水流采集器的进水口竖直设置,进水口设置在排水沟水面以下位置。
优选的方案中,在引水管位于地下储水器的一端也可以设置滤网或鹅卵石层对地下水进行过滤,避免管道堵塞。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伸缩式引水管可设置在排水沟内,也可以设置在路面以下,利用行车荷载进行压缩产生负压,实现负压排水。
优选的方案中,伸缩式引水管开口朝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优选朝向外界水压及行车荷载方向。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排水沟进行虹吸排水的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在利用排水沟的水流产生虹吸现象进行排水,利用磁块的结构,保证进入引水管内的水流足够大,使虹吸现象更加明显;同时利用伸缩式引水管,在水流采集器磁块闭合蓄水的时候,能够利用水流冲击伸缩式引水管,在引水管内产生负压条件,进行排水,提升了排水效率。采用上述结构对地下水进行排出,避免地下水位过高对施工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利用现场的排水沟依靠虹吸原理进行排水,代替了现有的排水设备进行排水的方式,不仅减少了设备资金投入,降低了排水施工的成本,同时其排水效果也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磁块在水流较大情况下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山体1,排水沟2,磁块3,滤网4,引水管5,单向阀6,地下储水器7,水流采集器8,排水管9,铰链10,第一弹簧11,缩式引水管12,第二弹簧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中,一种利用排水沟进行虹吸排水的装置,包括磁块3、滤网4和引水管5,引水管5上设有水流采集器8,水流采集器8一端与排水沟2连接,引水管5一端与山体1内的地下储水器7连接,另一端为排水管9。
水流采集器8内设有两块磁块3,磁块3与水流采集器8通过铰链10连接,磁块3与水流采集器8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1,第一弹簧11在两块磁块3分开时处于拉伸状态;磁块在水流采集器内的水流足够大的时候,才会打开,大流量的水流直接冲向排水管内,以此保证虹吸现象的效果,采用磁块及弹簧的结构,在水流足够大的时候,磁块之间的吸引力不足会导致磁块分开,此时大量水流流入引水管内,以此实现高效的虹吸排水作用,而在水流逐渐减小的情况下,磁块依靠吸引力及弹簧的弹力再次吸引在一起,在进水口位置再次蓄水,重复上述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04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