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波段高效率、高线性度空间行波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90825.0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7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成红霞;刘逸群;付金泉;余才;苗明东;管玉柱;史一文;陈平;孙志杰;韩倩;胥辉;黄鹏潮;田航;綦伟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25/34 | 分类号: | H01J25/34;H01J2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11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段 高效率 线性 空间 行波 | ||
1.一种L波段高效率、高线性度空间行波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双阳极电子枪(1),与双阳极电子枪(1)相连的慢波电路(2),固定在慢波电路(2)外部的聚焦系统(5),与慢波电路(2)相连的输能装置(3)和四级降压收集极(4);
所述的双阳极电子枪(1)包括波纹形氧化铝电子枪瓷环(1-6),安装在波纹形氧化铝电子枪瓷环(1-6)内的热丝(1-1),安装在热丝(1-1)上方的阴极组件(1-2),阴极组件(1-2)位于阴极支持筒(1-3)上,安装在阴极组件(1-2)上的聚束极(1-3),安装在聚束极(1-3)上方的阳极(1-4),所述的阴极支持筒(1-3)外周套有热屏筒(1-5);
所述的慢波电路(2)包括管壳(2-1)、安装在管壳(2-1)内的螺旋线(2-2),支撑固定在管壳(2-1)和螺旋线(2-2)之间的扇形氧化铍瓷杆(2-3);所述的螺旋线(2-2)的输入段及输出段均设置有集中衰减器,所述的螺旋线(2-2)的径向传播常数γa为0.65-0.7;所述的螺旋线(2-2)采用相速渐变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波段高效率、高线性度空间行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线(2-2)包括4段,长度分别为205mm,196mm,12mm和5mm;螺距大小分别1.4mm,1.48mm,1.16mm和1.2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波段高效率、高线性度空间行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焦系统(5)为PPM聚焦系统,磁系统周期为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波段高效率、高线性度空间行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级降压收集极(4)包括收集极外筒(4-5),安装在收集极外筒(4-5)内的第一收集极(4-1),第二收集极(4-2),第三收集极(4-3)和第四收集极(4-4),安装在收集极外筒(4-5)内壁上的带孔瓷柱(4-6);第一收集极(4-1),第二收集极(4-2),第三收集极(4-3)和第四收集极(4-4)的引线穿过带孔瓷柱(4-6)后由尾部引出,彼此通过陶瓷绝缘;第一收集极(4-1),第二收集极(4-2),第三收集极(4-3)和第四收集极(4-4)为非对称电极,且采用锯齿状尖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L波段高效率、高线性度空间行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能装置(3)中输入采用SMA结构,输出采用TNC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波段高效率、高线性度空间行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MA结构包括输入输能窗(3-1),穿过输入输能窗(3-1)的内导体(3-2),安装在内导体(3-2)外周的输入套筒(3-3),安装在内导体(3-2)和输入套筒(3-3)之间的介质(3-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波段高效率、高线性度空间行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TNC结构包括输出窗(3-5),穿过输出窗(3-5)的内导体(3-6),安装在输出窗(3-5)和内导体(3-6)外周的输出套筒(3-7),安装在输出套筒(3-7)与输出窗(3-5)和内导体(3-6)之间的介质(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082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