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冷式电池模块及利用该电池模块的水冷式电池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91121.5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8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金容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7;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马爽,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电池 模块 利用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冷式电池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冷式电池模块及利用该水冷式电池模块的水冷式电池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越来越重视环保,在使用燃烧式发动机的现有车辆的基础上广泛研究环保、低能耗的多种车辆,如混合动力车辆或燃料电池车辆等。
混合动力车辆是由现有发动机与通过电能驱动的电动机结合起来通过两种动力源驱动的车辆,可以减轻由于尾气引起的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燃油效率,因此在美国、日本被视为切实可行的新一代车辆。
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源通常为通过汽油、柴油驱动的发动机与作为辅助动力源的电动机。
即,低速行驶时以所述电动机为动力源行驶,而预定速度以上时则将动力源切换成发动机行驶。
另外,一般将电池作为动力源驱动所述电动机,这种电池对混合动力车辆乃至电动车辆的寿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有效利用电池,需要对电池切实进行管理。
尤其,用于驱动混合动力车辆及电动车辆的电动机的电源主要是可充电及放电的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不同于无法充电的一次电池。
并且,低容量的二次电池可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及便携式摄像机等可便携小型电子设备。
但是,现在的电池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电池发热,尤其是大容量电池,在充电或放电时随着电流量的上升产生更多热量,若此时产生的热量得不到有效去除,那么将会降低电池性能,甚至可能会造成起火或爆炸。
因此,必须对电池进行冷却才能够维持和提高电池性能,现有电池冷却装置主要采用的冷却方式是空冷式。
就空冷式的结构而言,在入口升温的空气沿冷却片的设置位置向后流动,因此电池得不到均匀冷却,另外由于采用热传导率低的空气,因此并不适用于大容量电池。
为解决空冷式的缺陷,目前正在广泛研究水冷式冷却装置。
参见韩国公开专利公报10-2013-0062056号,所述水冷式冷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相隔预定距离整齐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10、分别介入密着于所述电池单元10之间且宽度大于所述电池单元10的电极体11的宽度的散热板20、连接于冷媒管21的流入口22且一侧设置有流入管31的入口多支管(manifold)30及连接于所述冷媒管21的排出口23且一侧设置有排出管41的出口多支管40。
在现有的所述水冷式冷却装置中,所述冷媒管21一体形成于分别介入密着在整齐层积的所述多个电池单元10之间的所述散热板20的边缘部位,因此所述散热板20与所述冷媒管21之间的接触部分的热传导性增大,所述电池单元10的冷却效率上升。
但如图1所示,由于上述水冷式冷却装置中所述冷媒管21环绕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10的外周,因此所述冷媒管21与所述电池单元10之间的接触面积小。
由于所述冷媒管21的接触面积仅为与所述电池单元10的外周的接触的部分,因此无法有效冷却所述电池单元10,并且无法冷却所述电池单元10中没有与所述冷媒管21接触的面部分。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大电池单元与冷却装置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此提高电池单元冷却效率的水冷式电池模块及利用该水冷式电池模块的水冷式电池冷却装置。
技术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水冷式电池模块及利用该水冷式电池模块的水冷式电池冷却装置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其彼此层积;以及冷却部,其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冷却所述电池单元,其中,所述冷却部包括:入口管,其用于流入冷却水;出口管,其与所述入口管相隔,用于排出从所述入口管流入的冷却水;以及冷却通道部,其相互连接所述入口管与所述出口管,内部容纳有从所述入口管流入的冷却水,用于排出所述电池单元发出的热,其中,所述冷却通道部平行地配置在所述多个电池单元之间且与所述电池单元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未经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11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