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长链烷烃降解菌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92090.5 | 申请日: | 2015-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8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华;李文兵;吕立君;李进;王晴东;邵秋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P9/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长链 烷烃 降解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株长链烷烃降解菌及其应用。其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菌株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C3,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号为:CCTCC NO:M2015394,保藏日期为2015年6月19日;所述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C3的16S rDNA的GenBank登录号为KR072554;菌株Acinetobacter sp.C3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菌落为规则的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菌落颜色呈白色;通过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阴性,菌体呈短杆状。该降解菌在发酵降解过程生成了一种磷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能促进长链烷烃增溶、乳化、润湿和渗透作用,能高效地降解焦化废水和石化废水中的长链烷烃(C8~C40),实现了对工业废水生物强化深度再生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长链烷烃降解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冶金生产中用冷却、乳化、防腐、抗磨和清洁的长链烷烃类精细化学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广泛的使用导致了冶金废水中存在长链烷烃物质,这类物质由于化学性质稳定、疏水性强,使生物可利用性差,很难自然降解,是严重持续破坏生态环境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如,焦化废水经生化处理后还含有大量的长链烷烃,而导致水质达不到工业再生水的标准。因此,研究有效去除长链烷烃的控制方法对保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废水中的长链烷烃类污染物治理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虽然物理法和化学法治理长链烷烃类污染物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造价高和易造成二次污染而限制了实际应用。生物法治理长链烷烃类污染物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单、绿色、无二次污染和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已报道的石油烃类降解微生物的细菌和真菌有100多属,细菌较多,真菌较少。细菌中能降解石油烃的主要有: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芽孢杆菌属、节杆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等。这些细菌对石油烷烃的降解效率有待于提高,即不能满足烷烃降解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对不动杆菌属的菌种报道甚少。如“一种稠油降解菌及其应用”(CN 101921722 A)专利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得到能降解稠油的不动杆菌,但存在对环境适应不强、降解效率低等缺点;“高效油脂降解菌及其应用”(CN103525720 A)专利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得到能降解油脂的不动杆菌,主要针对工业油脂及餐饮垃圾污染物的降解,也存在可操作性差、降解效率低和菌株的适用范围受限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株长链烷烃降解菌,该菌种能高效地降解工业废水中的长链烷烃组分,实现对工业废水生物强化深度再生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株长链烷烃降解菌,来源于武汉石化厂受污染的土壤,经人工富集、筛选和分离纯化所得到。该菌株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C3,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大学)保藏,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5394,保藏日期为2015年6月19日;所述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C3的16S rDNA的GenBank登录号为KR072554;菌株Acinetobactersp.C3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菌落为规则的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菌落颜色呈白色;通过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阴性,菌体呈短杆状。
本发明提供的菌株Acinetobacter sp.C3应用于降解焦化废水和石化废水中的C8~C40组分,C8~C40组分得到了有效的去除;在发酵降解过程生成了一种磷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乳化作用、增溶作用、润湿和渗透作用,增加了长链烷烃的溶解性和传递速度,从而提高了菌株Acinetobacter sp.C3对长链烷烃的降解效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20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