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模块光眼图ER控制调节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93211.8 | 申请日: | 2015-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7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贾朝波;黄远军;谢初旭;许远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50 | 分类号: | H04B10/50;H01S3/0941;H01S3/13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林辉轮,王芸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光眼图 er 控制 调节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模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模块光眼图ER控制调节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光模块中,激光器驱动芯片输出调制电流和偏置电流到激光器二极管,驱动芯片实际输出到激光器的调制电流大小通常与激光器驱动芯片中的MOD寄存器相关,设置寄存器的一个值,工作时就有相应的调制电流输出到激光器二极管。而调制电流的大小与眼图消光比(ER)呈正比关系,控制调节调制电流的大小即可控制调节眼图消光比的大小。因此,可通过设置激光器驱动芯片中的寄存器的值来控制调试眼图消光比的大小。
在光模块实际生产中,调节眼图消光比大小到目标值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测得的眼图消光比值来调整设置激光器驱动芯片中的所述寄存器的值。
如图1所示,由于激光器驱动芯片的寄存器的值(即IMODSET)与激光器驱动芯片实际输出的调制电流Modulation Current的关系呈指数关系,当IMODSET在0-100范围内时,调制电流Modulation Current几乎没有改变(即眼图消光比大小改变很小,几乎可忽略),而在150-250范围内,调制电流Modulation Current的改变相对较大,寄存器值越大,Modulation Current改变越大,因此在寄存器值数值较小的范围内,很大的改变几乎不会带来Modulation Current的改变,也即几乎不会带来眼图消光比大小的改变。而在IMODSET数值较大的范围内,很小的改变会带来Modulation Current很大的改变,也即带来眼图消光比值很大的改变。
这样导致的问题是在光模块实际生产中,调试眼图ER值大小到目标值的过程不容易控制,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完成眼图大小的调节,浪费时间且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调试眼图ER值大小到目标值的过程不易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测量激光器二极管发端功率及偏置电流来计算寄存器值,从而将光模块光眼图ER值调节控制到目标值的方法,以节省调试时间,提高光模块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模块光眼图ER控制调节方法,包括:
检测光模块的激光器二极管发端功率(激光器二极管的发光功率)为PA、PB时所对应的偏置电流BiasA、BiasB,所述PA、PB大小互不相同。
根据式计算光模块眼图ER目标值对应的调制电流值Imod;式中P1、P0分别为所述激光器二极管在发送数字信号“1”和“0”时所对应的发端功率;所述Tran为电流转换系数,其为与激光器驱动芯片相关的固定值。
根据调制电流值Imod计算得出其所对应的寄存器值MODDAC;调制电流值Imod与寄存器值MODDAC的换算公式由激光器驱动芯片型号决定。
将所述寄存器值MODDAC写入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MOD寄存器。
在某些实施例中,直接检测光模块的激光器二极管发端功率为P1、P0时所对应的偏置电流Bias1、Bias0,则此时,光模块眼图ER目标值对应的调制电流值
进一步的,分别在温度为80度、25度及0度时测量计算所述寄存器值MODDAC,并分别得出80度时的寄存器值MODDAC_80、25度时的寄存器值MODDAC_25、0度时的寄存器值MODDAC_0。
根据式得出温度为x时的寄存器值MODDAC_X,式中25<x<80。
根据式得出温度为y时的寄存器值MODDAC_y,式中0<y<25。
进一步的,还包括对寄存器值进行修正的步骤,所述修正的步骤具体为:
在将所述寄存器值MODDAC写入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MOD寄存器之前,检测激光器二极管在发射平均光功率Ptarget时所对应的偏置电流Bias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未经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32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