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粉基干粉雾化喷头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94399.8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6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田志新;何俊;王勇;黄新波;唐娉婷;何柏群;陈太祥;姚建明;韦红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银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05 | 分类号: | A62C31/05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朱亮淞 |
地址: | 212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基干 雾化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灭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粉基干粉雾化喷头。
背景技术
常用的干粉灭火剂的粒径在10μm--75μm之间,定量的粉体中小粒子所占得比例小,所具有的比表面积也相对小。同时,由于每个粒子的质量比较大,受热分解的速度慢,因而其灭火能力受到限制。粒子质量较大,沉降的速度快,弥漫性相对差,用于空间全淹没灭火效果也不理想。纳米粉基干粉灭火剂是近几年来哈龙灭火剂替代研究的最新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生产和储存场所中扑灭A、B、C、E类火灾。该灭火剂既可以全淹没应用灭火,又可以局部保护应用灭火,其灭火速率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6~10倍。纳米粉基干粉系统能否有效发挥灭火作用,关键在于喷放出来的纳米粉基干粉能否充分膨胀雾化,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喷头的设计是气溶胶能否快速形成的关键。传统的纳米粉基干粉雾化喷头,多采用单孔设计,虽然喷射距离较远,但是不利于纳米粉基干粉的迅速扩散、包围火焰,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粉基干粉雾化喷头,雾化效果好,弥漫性好,能实现快速灭火。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纳米粉基干粉雾化喷头,包括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包括入口流道、连接流道和混合腔,所述混合腔设置在喷头本体的内部,所述入口流道设置在喷头本体的上端部,所述入口流道通过连接流道与混合腔连接;所述喷头本体的下端部设有若干喷射孔,所述喷射孔连通混合腔与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腔的底部中央设有凸起的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流道和混合腔的尺寸均大于连接流道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流道为半球形流道,所述连接流道为圆柱形流道,所述混合腔为球形混合腔,所述凸台为半球形台座。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腔部分对应的喷头本体的外形为扁圆柱体和倒圆锥体上、下构成,所述扁圆柱体的壁面上均匀分布多个水平喷射孔连通混合腔与外界,所述倒圆锥体的锥面上均匀分布多个锥面喷射孔连通混合腔与外界。
有益效果:本发明喷头采用了半球形-圆柱形-球形流道连接方式,纳米粉基干粉易于在球形混合腔内形成纳米粉基干粉气溶胶;球形混合腔底部设有半球形台座,便于纳米粉基干粉气溶胶在球形混合腔内均匀扩散;喷头本体上设有水平和锥面喷射孔,且形成一定的角度,便于喷出的纳米粉基干粉气溶胶在防护区内迅速均匀弥散。
本发明纳米粉基干粉雾化喷头具有结构简单、雾化混合充分、喷射迅速、快速灭火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纳米粉基干粉雾化喷头的结构图一;
图2为本发明纳米粉基干粉雾化喷头的结构图二;
图3为本发明纳米粉基干粉雾化喷头的结构图三;
图4为本发明纳米粉基干粉雾化喷头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纳米粉基干粉雾化喷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一种纳米粉基干粉雾化喷头,包括喷头本体1,所述喷头本体1包括入口流道2、连接流道3和混合腔4,所述混合腔4设置在喷头本体1的内部,所述入口流道2设置在喷头本体1的上端部,所述入口流道2通过连接流道3与混合腔4连接,所述入口流道2和混合腔4的尺寸均大于连接流道3的尺寸,所述入口流道2为半球形流道,所述连接流道3为圆柱形流道,所述混合腔4为球形混合腔,所述混合腔4的底部中央设有凸起的凸台7,所述凸台7为半球形台座。
所述喷头本体1的下端部设有若干喷射孔,所述喷射孔连通混合腔4与外界。具体的,所述混合腔4部分对应的喷头本体1的外形为扁圆柱体和倒圆锥体上、下构成,所述扁圆柱体的壁面上均匀分布多个水平喷射孔5连通混合腔4与外界,所述倒圆锥体的锥面上均匀分布多个锥面喷射孔6连通混合腔4与外界。
如图5所示,所述喷头本体1设有半球形-圆柱形-球形流道连接方式,半球形流道与球形混合腔由一段圆柱形流道相连接,半球形流道与球形混合腔尺寸均大于圆柱形流道。喷头本体1上水平喷射孔5沿喷头本体1外圆柱均匀布置,水平喷射孔5之间的角度为60°,如图2和3所示;喷头本体1上的锥面与喷头本体中心线的角度为135°,6个锥面喷射孔6均匀布置在锥面中心,锥面喷射孔6之间的角度为60°,如图1和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银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银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43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