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护颈衣领及其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95732.7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4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27/18 | 分类号: | A41D2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何葆芳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衣领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护颈衣领及其制作工艺,属于功能服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衣领是基于人体的肩部与颈部之间的结构而形成,对人体的颈部有着物理防护作用。目前,衣领结构分为无领结构、翻领结构、驳领结构和立领结构。由于人体颈部结构是从纵向呈上窄下宽的柱状结构,横向肩颈为大于90度的钝角结构,由此可见,对这一区域能形成有效物理防护的只有立领结构,然而立领结构却又是颈部活动量最小的衣领结构。因此,现有的衣领结构均存在颈部防护与颈部活动量之间的相对矛盾,本领域亟需实现一种对颈部既有防护作用又不会限制颈部活动的衣领结构,但至今未见解决此技术难题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需求,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护颈衣领及其制作工艺,以解决颈部防护与颈部活动量之间的相对矛盾,实现衣领对颈部既有防护作用又不限制颈部活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护颈衣领,包括翻领本体,所述翻领本体由领里和领面构成,所述领里和领面的对应侧边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领里上连接有呈左右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均由连接片A和连接片B构成,所述连接片A和连接片B均由颈侧边、外弧边、内弧边和侧边组成;其中:连接片A的颈侧边与连接片B的颈侧边相重合连接,连接片A的外弧边与领里的对应缝接边相重合连接,且两个连接片B的外弧边均与领里的对应缝接边相连接,两个连接片B的内弧边均与领面的对应缝接边相连接,两个连接片B的侧边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颈侧边的长度为1.5~2.0c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连接片A的侧边长度为4.5~5.5c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连接片B的侧边长度为1.0~1.5c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连接片A的内弧边与连接片A的侧边所形成的领窝点位于颈窝点下方的1.0~2.5cm处。
一种上述护颈衣领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在构成衣服本体的左右前片的领圈部均开设与所述连接片A的大小和形状均相适配的前缺口,在构成衣服本体的左右后片的领圈部均开设与所述连接片B的大小和形状均相适配的后缺口;且前缺口的弧边长度与连接片A的外弧边长度相同,前缺口的直边长度与连接片A的侧边长度相同,后缺口的弧边长度与连接片B的外弧边长度相同;
b)使两个连接片B的外弧边均与领里的对应缝接边相连接,并使两个连接片B的侧边相连接;
c)使领里和领面的对应侧边相连接;
d)使所述领面的缝接边与对应前缺口的弧边及对应的后缺口的弧边相连接;
e)使连接片A的侧边与对应的前缺口的直边相连接;
f)使两个连接片B的内弧边均与领面的对应缝接边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前缺口的直边与前片上的竖直领口边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4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前片上的竖直领口边的长度为6.0~7.0cm。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护颈衣领,利用折曲原理使形成折立面,将平面转化成立体深度空间,从而不仅起到了对颈部的防护作用,而且折立空间也不妨碍颈部的活动,有效解决了颈部防护与颈部活动量之间的相对矛盾。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护颈衣领可用于改善现有立领结构的服装(例如:旗袍)的颈部活动量,适用性强,舒适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护颈衣领未缝接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构成衣服本体的前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构成衣服本体的后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护颈衣领的缝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护颈衣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
1、翻领本体;11、领里;111、领里的缝接边;112、领里的侧边;12、领面;121、领面的缝接边;122、领面的侧边;2/2’、连接单元;21/21’、连接片A;211/211’、颈侧边;212/212’、外弧边;213/213’、内弧边;214/214’、侧边;215/215’、领窝点;22/22’、连接片B;221/221’、颈侧边;222/222’、外弧边;223/223’、内弧边;224/224’、侧边;3、衣服本体;31/31’、前片;311/311’、前缺口;3111/3111’、前缺口的弧边;3112/3112’、前缺口的直边;32/32’、后片;321/321’、后缺口;3211/3211’、后缺口的弧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57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透气防钻绒服装面料
- 下一篇:发光键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