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阻低声爆布局的超声速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96120.X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9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郭润兆;曲浩;谭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39/12 | 分类号: | B64C39/12;B64C3/10;B64C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刘丽萍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声 布局 超声速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声速飞行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低阻低声爆布局的超声速飞行器。
背景技术
对于在大气层内进行高速巡航的飞行器来说,在超声速状态下具有最小阻力、最大升阻比的气动布局外形是其主要的设计目标。但是超声速巡航飞行会产生激波,波阻带来的经济性问题和声爆带来的噪声污染始终是超声速飞机发展的羁绊。尤其对于超声速商用飞机,如何削弱激波的影响始终是其布局设计的焦点。
超声速飞行器的激波强度取决于其自身的布局和体积。因此,机身和机翼就成了飞行器主要生成激波的部件。大长细比的机身可以明显改善激波的分布,但不足以对激波的不利影响产生质的改变。机翼作为飞机最主要的升力部件,是降低波阻和声爆影响的一个突破点。如果机翼在相同的机翼面积下,能在更小的迎角产生足够的升力,则整个机体因迎角带来的激波和阻力(包括波阻)都将有所减低。在目前的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布局范畴内,机翼面积和巡航迎角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无法兼顾低波阻低声爆对小的机翼面积和小的飞行迎角的要求。
现阶段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超声速飞行器,该超声速飞行器能够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不但能够满足超声速飞行时低阻低声爆要求,还能充分兼顾低速起降、跨音速加速、超声速巡航等不同飞行阶段对气动力的要求的低阻低声爆布局的超声速飞行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阻低声爆布局的超声速飞行器,采用鸭式布局和大长细比机身,机头整体略下垂,在机头尖部的下沿处略有上翘;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头下部的前起落架舱;机头之后,圆形横截面的中前机身的前部布置中等后掠角的全动梯形鸭翼;中前机身背部、机翼之前为动力系统的进气道;中后机身采用蜂腰设计,且蜂腰处宽度较小、高度较大,以连接机翼的上翼、下翼的根部;后机身垂向并列布置两台喷气式发动机,后机身上部设置有大后掠角的梯形垂尾;机翼的上翼、下翼尖部由端板连接。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机翼为双翼翼型结构,上翼与下翼的翼型均为等腰三角形,上翼、下翼的顶角在内侧相对、底边相互平行。上下翼型的间距,根据三角形翼型的前缘角和飞行器的设计巡航速度来确定。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上翼、下翼间距,根据三角形翼型的前缘角和飞行器的设计巡航速度来确定。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机翼上设置第一可偏折前缘、第二可偏转前缘、第一可偏折后缘、第二可偏转后缘,第一可偏折前缘、第一可偏折后缘的第一转轴位置在机翼弦长的10%~35%之间,第二可偏转前缘、第二可偏转后缘的第二转轴位置在机翼弦长的65%~75%之间。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飞行器进行亚音速加速和跨音速飞行过程中,第一可偏折前缘、第二可偏转前缘分别同时绕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向内偏折,使第一可偏折前缘、第二可偏转前缘的内侧边相互平行;第一可偏折后缘、第二可偏转后缘同时向内偏折,使第一可偏折后缘、第二可偏转后缘的内侧边相互平行,形成跨音速构型。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飞行器进行起降过程中,第一可偏折前缘、第二可偏转前缘分别同时绕第一转轴下偏一定角度,第一可偏折后缘、第二可偏转后缘分别同时绕第二转轴下偏一定角度,形成起飞构型。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飞行器进行亚音速加速和跨音速飞行过程中,第一可偏折前缘、第二可偏转前缘和第一可偏折后缘、第二可偏转后缘也同时恢复基准状态,形成超声速巡航构型。
本发明所提供的低阻低声爆布局的超声速飞行器的有益效果在于,双翼构型相对于单翼机翼面积增加了一倍,产生相同升力的迎角理论上可将为原来的一半,可以明显减弱因机翼迎角生成的激波;双翼构型可以使下翼面将上翼面产生的向下后方传播的激波反射到高空方向,可以进一步降低激波对地面的声爆影响;双翼构型采用的三角形(半菱形)翼型,可以利用双翼间的激波干涉将机翼厚度带来的激波阻力明显削弱。双翼构型采用了自适应的可偏折前后缘,不但在可以在起降阶段增加机翼弯度,弥补了非常规翼型的低速气动特性不足,还可以使机翼前缘在内偏时,前缘内侧边缘相互平行,很大程度避免了跨音速时气流壅塞形成的弓形激波,降低了此时的波阻,使双翼构型的突破跨音速阶段成为可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低阻低声爆布局的超声速飞行器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低阻低声爆布局的超声速飞行器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机翼的翼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61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