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度处理含氟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96296.5 | 申请日: | 2015-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0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洋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423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度 处理 废水 方法 | ||
1.一种深度处理含氟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沉淀:收集含氟废水,自然沉降后送入调节池中,向调节池中加入氢氧化钙浆液,混匀后控制调节池中pH值为4-6,静置沉淀;
S2、絮凝:将经S1中沉淀处理后的废水引入反应池中,加入改性硅藻土,搅拌,静置,再将上层废水引入絮凝池中,加入PAC和PAM的组合絮凝剂,搅拌,静置;
S3、电凝:将经S2中絮凝处理后的废水引入电解槽中,加入电解质,通电进行电凝处理,静置,排水进入出水池,加碱调节pH为9-11,加入活性炭粉搅拌均匀;
S4、吸附:将经步骤S3处理后的废水引入吸附池后,加酸调节pH为4-6,搅拌条件下加入改性吸附剂,混匀后静置;
其中,制备所述改性吸附剂包括,将腐殖酸加入硫酸溶液中混匀,加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过滤,洗涤,干燥,粉碎,过筛后得到粉状固体,将所述粉状固体与复合煤粉混匀,得到所述改性吸附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处理含氟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收集含氟废水,自然沉降5-8h后送入调节池中,搅拌条件下以0.5-1.5m/min的速率向调节池中加入浓度15-20wt%的氢氧化钙浆液,混匀后控制调节池中pH值为5-6,静置沉淀6-8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处理含氟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将经S1中沉淀处理后的废水引入反应池中,加入改性硅藻土,搅拌1-2h后,静置1-2h,再将上层废水引入絮凝池中,加入PAC和PAM的组合絮凝剂,搅拌0.5-0.8h,静置10-14h。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度处理含氟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制备所述改性硅藻土包括:将硅藻土加水调制得到浓度20-30wt%的矿浆,以硅藻土为基准加入1.2-1.6wt%的六偏磷酸钠和0.4-0.8wt%的氢氧化钠,30-50℃水浴中搅拌0.5-1h,静置0.3-0.6h,取上层泥浆离心分离,烘干,按照固液重量比为1:1-3加入浓度4-7mol/L的硫酸溶液,在100-120℃下浸酸0.2-0.4h,过滤,洗涤,烘干,与以硅藻土为基准1-3wt%的氯化铵混匀,在900-1100℃下煅烧5-7h,粉碎至粒径≤8mm,得到所述改性硅藻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度处理含氟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硅藻土的添加量为6-10g/L废水。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深度处理含氟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PAC和PAM的组合絮凝剂中,PAC和PAM的重量配比为4-6:1。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深度处理含氟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AC和PAM的组合絮凝剂的添加量为20-50mg/L废水,PAM为分子量1800-1850万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深度处理含氟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将经S2中絮凝处理后的废水引入电解槽中,加入重量配比8-12:1的氯化钠和氯化铝作为电解质,通电进行电凝处理,其中通电电流强度为10-12mA/cm2,电凝处理时间为0.5-1h,静置1-2h,排水进入出水池,加碱调节pH为10-11,加入活性炭粉搅拌均匀,其中活性碳粉的添加量为1-3g/L废水。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深度处理含氟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将经S3处理后的废水引入吸附池后,加酸调节pH为4-5,加入改性吸附剂,搅拌混匀后静置0.8-1.2h;其中所述改性吸附剂的添加量为3-6g/L废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深度处理含氟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改性吸附剂包括:按重量份将100份腐殖酸加入60-80份2-5mol/L的硫酸溶液中混匀,加入5-15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温度为30-50℃,反应时间为1-3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过滤,洗涤,在100-120℃下干燥1-3h,粉碎,过筛后得到100-120目粉状固体,将所述粉状固体与150-200份复合煤粉混匀,得到所述改性吸附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洋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锦洋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629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移动终端配置Dongle的方法
- 下一篇:并发处理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