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97532.5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4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捷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5464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电镀废水的来源一般为:(1)镀件清洗水;(2)废电镀液;(3)其他废水,包括冲刷车间地面,刷洗极板洗水,通风设备冷凝水,以及由于镀槽渗漏或操作管理不当造成的“跑、冒、滴、漏”的各种槽液和排水。电镀废水的水质、水量与电镀生产的工艺条件、生产负荷、操作管理与、水方式等因素有关。电镀废水的水质复杂,而其中的氰离子,属于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必须进行妥善处理,使其含量达标后才能进行废水排放。而目前的电镀废水处理方法,在处理的彻底性、高效性、便捷性等方面,仍有明显的欠缺和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流程合理,过程简明,能有效消除废水中含有的氰离子或氰化物,处理能力强,处理过程流畅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含氰废水在一级破氰池中进行一级破氰:电镀废水注入一级破氰池后,调节PH值至10.5-11.5,向一级破氰池中注入次氯酸钠,使废水中的氰变为氰酸盐;
b.进行二级破氰:将一级破氰后的废水注入二级破氰池,调节PH值至7.5-8.5,再向二级破氰池中注入次氯酸钠,将废水中的氰酸盐进一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级破氰后的废水中氰化物含量低于0.01毫克/升;
c.使二级破氰后的废水进入缓冲池,然后进入混凝池中,加入混凝药剂进行混凝;
d.使混凝后的废水进入絮凝池中,加入絮凝药剂进行絮凝;
e.利用除絮装置除去絮凝后废水中的絮凝颗粒,然后废水排入PH调整池,调整PH值至6-9;
f.经过步骤e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收集池,然后进入另一个混凝池,加入混凝药剂进行二级混凝;经二级混凝后的废水进入另一个絮凝池,加入絮凝药剂进行二级絮凝;
g.利用另一个除絮装置除去二级絮凝后废水中的絮凝颗粒,废水则可直接排放;
h.对所有除絮装置进行烘干,使除絮装置上残留的絮凝颗粒变干,然后利用振动使除絮装置上残留的干絮凝颗粒抖落,并对抖落的干絮凝颗粒进行收集。
该法的原理是废水在碱性条件下,采用氯系氧化剂(次氯酸钠)将氰化物破坏而除去的方法,处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完全氧化阶段:将氰氧化为氰酸盐,对氰破坏不彻底;第二阶段是完全氧化阶段,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作为优选,在步骤a中,利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一级破氰后的氧化还原电位为320-370mv。
作为优选,在步骤b中,利用硫酸调节PH值,二级破氰后的氧化还原电位为620-670mv。
作为优选,所述的混凝药剂为碱式氯化铝,所述的絮凝药剂为聚丙烯酰胺。碱式氯化铝(PAC)通常也称作净水剂或混凝剂,它是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PAM)是常用的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量150万-2000万,商品浓度一般为8%。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在颗粒间形成更大的絮体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除絮装置包括过滤传送部、均絮装置、设于絮凝池上的出水管,出水管出水口朝下,所述的均絮装置包括均絮气泵、若干伸入絮凝池内的均絮气管,均絮气管连接均絮气泵的出气口,所述的过滤传送部包括滤条传动带、两个过滤带轮、两个刷条带轮、两个过渡带轮,滤条传动带处在两个刷条带轮顶部之间的部分为过滤段,滤条传动带处在两个刷条带轮之间的部分为刷清段,PH调整池进液口处在出水管出水口的正下方,过滤段处在PH调整池进液口与出水管出水口之间,还包括接泥池、用于清刷刷清段的刷轮,所述的刷轮、刷清段均处在接泥池上方。废水中加入絮凝药剂完成絮凝过程后,需要除去絮体(颗粒)。在本方案中,废水在絮凝池内絮凝,絮凝后,不采用常规的沉淀法,而是利用均絮气泵将气体经均絮气管不断充入絮凝池内,使得絮体(絮凝颗粒,其沉淀分离后就是污泥)全部悬浮(动态)在废水中,而废水则不断从出水管排出,废水经过滤段后,流入到PH调整池,而絮体则被滤条传动带(过滤段),留在了滤条传动带(过滤段)上。过滤段上的絮体,随着滤条传动带的移动达到刷清段,在刷轮的作用下,落到接泥池内。整个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沉淀和等待,也无需经过沉淀结构(如常用的斜管沉淀池),除絮过程是持续的、连续的,不仅除絮效果好,而且极大节省了废水处理过程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捷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捷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7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稀碱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陶瓷膜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