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板玻璃加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97691.5 | 申请日: | 2015-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2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孝才;黃明秀;李康得;沈愚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太星技研 |
主分类号: | B24C3/02 | 分类号: | B24C3/02;B24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齐晓静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449-855***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玻璃 加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玻璃加工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平板玻璃吸附到以规定角度旋转动作的第一吸附台及第二吸附台使得所述平板玻璃沿纵向竖立,并对平板玻璃的前表面及后表面进行切削加工的平板玻璃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平板玻璃板的加工装置为按规定大小规整地划分切割具有规定大小的单一板型玻璃的装置。
此时,单一平板玻璃通过平板玻璃加工装置切割成多个而用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触摸屏电视(TV)等的多种触控设备的显示器。
专利文献1涉及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平板玻璃加工装置,参照所述专利文献1,通过第一吸附移送部吸附在移送输送机上放置的钢化玻璃板,在此状态下,使第一吸附移送部沿着移送轨道移动,以使第一吸附移送部位于第一喷砂部的上方。
由此,可以保持钢化玻璃板附着于所述第一吸附移送部的底面的状态,与此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喷砂部的位置移动框架的多个喷嘴借助所述位置移动框架进行移动而划分切削所述钢化玻璃板的下表面。
此时,所述喷嘴被分为X轴喷嘴和Y轴喷嘴,所述X轴喷嘴借助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框架进行移动而在X轴方向切削所述钢化玻璃板。
并且,所述Y轴喷嘴借助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框架进行移动而在Y轴方向切削所述钢化玻璃板。
如上所述,在划分切削钢化玻璃板的上表面之后,所述第一吸附移送部沿着所述移送轨道移动到所述第二喷砂部,在此状态下,向所述第二吸附移送部传递钢化玻璃板之后,回到原位。
在此,所述第二吸附移送部从所述第一吸附移送部接受所述钢化玻璃板,并吸附所述钢化玻璃板的划分切削的下表面。
然后,所述第二喷砂部的位置移动框架使所述喷嘴进行移动,通过与所述第一喷砂部相同的方法划分切削所述钢化玻璃板的上表面。
此时,所述第二喷砂部的位置移动框架沿着与在所述第一喷砂部中划分切削的部分对应的部分进行移动而通过所述喷嘴划分切削所述钢化玻璃板的上表面,从而,所述钢化玻璃板划分成多个单元单位的玻璃基板。
但具有与专利文献1相同结构的平板玻璃加工装置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存在需要另外设置对钢化玻璃板的上表面、下表面进行切削加工的第一喷砂器、第二喷砂器的麻烦,因区分第一喷砂器、第二喷砂器而增加设备的体积,而设备体积的增加导致有限设置空间。
然后,在切削加工钢化玻璃板的上表面、下表面时,将钢化玻璃板从第一喷砂器移动到第二喷砂器的过程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并且,在位于上方的第一吸附装置向位于下方的第二吸附装置传递钢化玻璃板时,会有钢化玻璃板落下而破损的风险。
最后,因第一喷砂器、第二喷砂器分别包括各个喷嘴而装置变得复杂,而且,向在加工钢化玻璃板时所发生的粉尘露出位置移动框架及移送轨道,因此,存在位置移动框架及移送轨道受损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申请10-2013-0143202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玻璃加工系统,根据根发明的平板玻璃加工系统,在移送部的前方设置用于安放加工部的第一吸附台的待机部,在待机部的前方设置用于清洗平板玻璃的表面的清洁部,在清洁部的侧方形成用于使通过清洁部清洗的平板玻璃进入而对平板玻璃的前表面、后表面进行切削加工的加工部,在清洁部的前方设置用于回收在加工部切削加工的第二吸附台部上的单元单位的玻璃板并处理残余物的排出部,从而,通过加工部对借助第一吸附台竖立的平板玻璃的前表面进行切削加工,并通过加工部对借助第二吸附台竖立的平板玻璃的后表面进行切削加工,而在待机部由第一吸附台支撑吸附平板玻璃并以规定角度竖立的状态下移动到清洁部,使平板玻璃的表面清洗而使结束清洗的平板玻璃移动到加工部,对平板玻璃的一侧面进行划分切削,使第二吸附台旋转而向第二吸附台传递在第一吸附台吸附的平板玻璃,与此同时,通过加工部对平板玻璃的另一侧面进行划分切削,随后,通过移动第二吸附台来使划分切削的平板玻璃位于排出部,回收单元单位的平板玻璃并去除在第二吸附台上的残余物,从而,获得单元单位的平板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太星技研,未经株式会社太星技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76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触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变桨电源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