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拼接捕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98003.7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4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汐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汐汐 |
主分类号: | A01K69/02 | 分类号: | A01K6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吕书桁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拼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捕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拼接捕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捕青虾时一般是采用一种圆形网片,它有一圆形骨架,在圆形骨架上有网片。使用时在圆形网片的中心放入诱虾食,放入水中即可,当虾进入到圆形网片的中心来吃食时,将网提起留在圆形网片里的虾即被捉住了,但是在提网片的过程中,有些青虾因发现圆形网片运动了,就逃之妖妖,因漏捕而逃脱的虾将受到惊吓,因此影响了虾正常的生长,如果不及时将圆形网片提起,有些吃饱了的青虾就游走了,浪费了诱虾食,使用该捕虾网片劳动强度大、捕青虾量少、捕青虾效果差。
此外,现有的虾笼形状和长度多是事先设定好的,当湖面或河道宽度较宽时,现有的虾笼不能起到很好的捕虾效果,如果虾笼设计的过长,一方面不便于运输,另一方面如果有部分损坏了,则影响整个虾笼的使用,如果直接丢弃则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拼接捕虾装置,不仅捕虾效果好,而且可以拼接使用,适用于面积比较大的湖面或河流。
一种可拼接捕虾装置,包括笼体,所述笼体包括至少一个长方体笼体单元,所述笼体单元是由骨架和包覆在骨架外的网片组成,所述骨架的顶点处均设有向外延伸的外延部,所述外延部的末端连接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实现两个笼体单元之间的连接,所述笼体单元的侧面设有进虾口,所述进虾口的内侧连接有倒须网,所述笼体单元顶部设有取虾口,所述取虾口的中部设有拉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笼体单元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孔内安装有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虾笼可以拼接使用,在面积比较大的湖面或河流中可以拼接起来使用,这样就相对的扩大了虾笼在河道中的占比,更容易捕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在水平方向上拼接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所示,一种可拼接捕虾装置,包括笼体,笼体包括至少一个长方体笼体单元1,本实施例中选择四个笼体单元1,笼体单元1是由骨架11和包覆在骨架外的网片12组成,骨架11是由铁丝焊接形成的长方体支架,在骨架11的顶点处均设有向外延伸的外延部2,外延部2的末端连接有连接孔3(如图1和图3所示),外延部2、连接孔3和骨架为一体式,在本实施例中骨架11的顶点处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外延部2,连接孔3配合螺栓可以实现两个笼体单元1之间的连接。笼体单元可以在水平面(以图1中从左至右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上拼接,如图2;也可以在竖直平面(以图1中从上至下的方向设为竖直方向)上拼接,笼体的拼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目的就是扩大捕虾笼的大小,增加捕虾量。
每个笼体单元1的侧面都设有进虾口4,进虾口4的内侧连接有倒须网5,倒须网5为外头大里头小(如图3所示),笼体单元1顶部设有取虾口6,取虾口6的中部设有拉链7,通过拉链7来实现取虾口的开和闭。当虾笼放在水里前,将拉链7拉上,即取虾口关闭,进虾口4的数量与侧面选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但是要保证取虾口6始终设计在笼体单元1的顶部上。
采用多个虾笼单元的拼接,不仅方便运输,而且如果有的虾笼单元损坏后可以直接替换虾笼单元,不必要将整个虾笼丢弃。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汐汐,未经张汐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80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啮合式金刚石合成块
- 下一篇:用于制备纳米氧化物的超临界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