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的辐射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99820.4 | 申请日: | 2015-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0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迪核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互联网 数据 分析 辐射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辐射监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智能化监测辐射系统,属于辐射监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是近现代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由于它们都会产生放射性物质,如果利用及监测不当,会引起人员受到放射性照射,威胁健康的风险,所以,对放射性的监测显得及其重要。
现有的放射性监测系统都是基于专用网络的小区域监控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隔离、数据不通用、通讯方式单一、缺乏分析能力,在需要整体考虑核应急或者防范时体现不出监测系统的重要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智能化辐射监测系统,其通讯方式灵活、扩展性强,且具有强大的分析和管理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智能化辐射监测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系统由3个层级组成,分别为感知层、数据层及分析管理层,各层之间通过网络(包含有线、WIFI及移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分析管理层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到有用的信息后可通过网络向移动终端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其中感知层将各类便携式辐射检测设备及固定式辐射检测设备的监测数据统一在一起,并通过网络(包含有线、WIFI及移动网络)将数据及位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数据层采取物理存储和云存储两种互为备份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并提供查询接口;分析管理层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辐射及位置信息进行分析,一方面对一些容易发生事故或者即将发生事故的地点进行事故预警,并通过移动网络推送到移动终端进行提示;另一方面,进行核事故应急响应时,对辐射污染的扩散提供预演模型,以指导应急工作更顺利的开展。同时,移动终端可以方便的查询各区域的辐射监测信息,可指导事故分析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感知层将各种辐射监测设备统一接口,方便设备管理;
(2)采用物理存储及云存储互为备份的方式存储数据,保障数据安全;
(3)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及时发现辐射风险;
(4)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及时将相关信息推送至移动终端,通用性和信息及时性很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辐射监测系统架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系统由3个层级组成,分别为感知层、数据层及分析管理层,各层之间通过网络(包含有线、WIFI及移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分析管理层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到有用的信息后可通过网络向移动终端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其中感知层将各类便携式辐射检测设备及固定式辐射检测设备的监测数据统一在一起,并通过网络(包含有线、WIFI及移动网络)将数据及检测设备的位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数据层采取物理存储和云存储两种互为备份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并提供查询接口;分析管理层的分析管理平台软件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辐射及位置信息进行分析,一方面对一些容易发生事故或者即将发生事故的地点进行事故预警,并通过移动网络推送到移动终端进行提示;另一方面,进行核事故应急响应时,对辐射污染的扩散提供预演模型推送至移动终端,以指导应急工作更顺利的开展。同时,移动终端可以方便的查询各区域的辐射监测信息,以指导事故分析工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迪核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瑞迪核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998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企业私有云的部署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远程控制移动终端解锁的系统和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