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化装置投料试车安全监护平台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0630.X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6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朱亮;邹兵;张贺;王振;高少华;姜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肖峰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化 装置 投料 试车 安全 监护 平台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料试车安全监护平台,尤其涉及一种石化装置投料试车安全监护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对石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投入实际应用,导致石化企业新建、改建、扩建装置越来越多,在第一次投料试车过程中现场安全监护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在役生产装置周期性大维修过后也存在重新投料试车现场安全监护问题。由于投料试车过程中生产工艺条件不断调整,逐步趋于平稳生产条件,在此过程中,压力、温度、流量等工艺条件的变化更容易导致危害气体泄漏事故的发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不仅影响装置安全生产和产品品质,而且严重威胁着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CN201310639197.9公开了一种电力作业现场安全智能监护系统,详细描述了该系统组成,特别是如何通过分析电力作业现场视频流从而监控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并依据分析结果进行报警,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防止人员违章,预防或减少电力系统人身伤亡的电力作业现场安全智能监护系统。CN201410379588.6公开了一种气体泄漏检测仪及气体泄漏检测控制方法,详细描述了气体泄漏检测仪的组成和实现方法,通过通讯模块与家用电器连接,控制家用电器断电或按照预设程序正常运行,解决了不能对家用电器其他位置进行检测的问题。CN201310169130.3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给出了该仪器的详细设计及实现方法,现场作业人员通过携带该仪器,可以及时检测周边环境中危害气体浓度,如果超过预设报警值,给携带者提供报警提示。以上方法仅仅只能给携带者提供危害气体报警,无法告知后端监护人员,一旦发生危害气体中毒事故,后端人员无法得到及时响应,延误了重要的救援时机。并且,装置现场发生危险时,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作业人员无法获知附近已经发生事故,无法及时得到撤离命令和撤离路线。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石化装置投料试车期间现场安全监护平台,及时监测生产装置危害气体泄漏及分布情况、现场作业人员活动区域及轨迹、事故应急及引导,预防或减少人身伤亡等恶性事故的石化装置投料试车安全监护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石化装置投料试车过程中安全监护问题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化装置投料试车安全监护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石化装置投料试车安全监护平台,包括安全监护界面,安全监护界面的输入端连接有用户登录单元和指令单元,安全监护界面的输出端连接有报警单元和平台服务器单元,平台服务器单元连接有网络接口单元。
优选地,所述用户登录单元包括集团级用户登录口、分公司级用户登录口及车间级用户登录口,所述网络接口单元包括有线通讯接口和无线通讯接口。
优选地,所述安全监护界面能基于多种数字地图实时监测跟踪石化装置现场检测仪器携带人员所处位置、检测数值、活动状态信息。
优选地,所述指令单元能完成仪器校时、打开或关闭主要功能模块、发送短报文。
一种石化装置投料试车安全监护平台的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1:用户登录,集团级用户、分公司级用户及车间级用户根据各自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石化装置投料试车安全监护平台;
步骤2:地图维护,根据石化装置投料试车所在的地理位置,在安全监护界面中进行地图维护,若所处地理位置处有详细的地图信息,引入纠偏算法后,可以直接完成地图维护;若所处地理位置处的地图信息不够精细,需要绘制ArcGis地图或者高精度平面矢量地理地图,完成自绘地图维护;
步骤3:检测仪器维护和定位卡维护,在安全监护界面完成投料试车期间现场各类检测仪器的维护和定位卡的维护,其中,检测仪器维护包括维护仪器类型、检测对象、参数、通讯方式、使用位置的信息,定位卡维护是完成装置现场具体位置在地图中的一一对应标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06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