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影像监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1273.9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0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蔡琼纬;叶一信;张智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睿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8 | 分类号: | H04N5/238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影像 监控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影像监控设备,包括壳体、具有水平及垂直视角的摄影镜头模块及光源模块。光源模块在垂直视角的方向上位于摄影镜头模块的上方或下方且包括电路板、透镜及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水平发光方向垂直于垂直视角的方向。透镜盖合发光二极管且具有出光凸弧面、底面及朝出光凸弧面凹陷的入光凹弧面,出光凸弧面的长轴位于水平发光方向上。透镜从入光凹弧面沿出光凸弧面的长轴至出光凸弧面的区段厚度大于透镜从入光凹弧面沿底面的法线至出光凸弧面的区段厚度。借此,本发明可扩增影像监控设备在光源不足的环境下的影像撷取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像监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将透镜设置于发光二极管上以调整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的影像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监视摄影机会采用内建光源的配置,以使监视摄影机即使是在光源不充足的使用环境下(如室内或夜间场所等)仍然可通过提供辅助光线以撷取到清晰的影像。此外,监视摄影机通常也会配置有鱼眼或广角镜头,以扩增监视摄影机的影像撷取范围。
然而,由于目前常见应用在监视摄影机上的内建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如可见光的发光二极管或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等),因此,监视摄影机就会受到发光二极管最大仅能提供120°左右的照明角度的影响而导致其在光源不充足的使用环境下仅有120°左右的影像撷取范围是清晰可辨识,从而大大地限制了监视摄影机在影像监控上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透镜设置于发光二极管上以调整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的影像监控设备,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监控设备,所述影像监控设备包括一壳体、一摄影镜头模块,及至少一光源模块。所述摄影镜头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来撷取影像,且所述摄影镜头模块具有一水平视角及一垂直视角。所述至少一光源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在所述垂直视角的方向上位于所述摄影镜头模块的上方或下方,所述至少一光源模块包括一电路板、一发光二极管及一透镜。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水平发光方向垂直于所述垂直视角的方向。所述透镜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盖合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上,所述透镜具有一出光凸弧面、一底面,及一入光凹弧面,所述入光凹弧面自所述底面朝所述出光凸弧面向内凹陷,所述出光凸弧面的一长轴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所述水平发光方向上,且所述透镜从所述入光凹弧面沿所述出光凸弧面的所述长轴至所述出光凸弧面的一区段厚度大于所述透镜从所述入光凹弧面沿所述底面的一法线至所述出光凸弧面的一区段厚度,以使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经过所述入光凹弧面及所述出光凸弧面折射后的一实际水平发光角度大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原始水平发光角度。
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经过所述入光凹弧面及所述出光凸弧面折射后的所述实际水平发光角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摄影镜头模块的所述水平视角。
所述壳体可以向内延伸形成一挡光墙,所述挡光墙可以位于所述摄影镜头模块及所述透镜之间以用来遮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在所述壳体内反射至所述摄影镜头模块。
所述影像监控设备可以还包括一挡光凸块,所述挡光凸块设置于所述透镜的所述出光凸弧面接近所述摄影镜头模块的一边缘上,用来遮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入射至所述摄影镜头模块。
所述挡光凸块可以自所述壳体延伸形成。
所述挡光凸块可以与所述透镜一体成型。
所述透镜接近所述摄影镜头模块的一区段可以由不透光材质组成,以遮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入射至所述摄影镜头模块。
所述透镜的所述出光凸弧面的一短轴可以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垂直发光方向上,且所述透镜从所述入光凹弧面沿所述出光凸弧面的所述短轴至所述出光凸弧面的一区段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透镜从所述入光凹弧面沿所述底面的所述法线至所述出光凸弧面的所述区段厚度,以使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经过所述入光凹弧面及所述出光凸弧面折射后的一实际垂直发光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原始垂直发光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睿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晶睿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12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