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压万能断路器自动合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02319.9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7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周志中;马伟;马勇;曹峻峰;倪坤;顾斌;郭锐;马玉忠;杨自东;张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吴忠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66 | 分类号: | H01H71/66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64100 | 代理人: | 赵明辉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万能 断路器 自动 合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万能断路器自动合闸装置。
背景技术
低压万能断路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力设备,以DW15型低压万能断路器为例,DW15型低压万能断路器主要用来分配电能和保护线路设备,具有对电源设备的过载、欠压和短路的保护功能。
例如某运检班运行的线路上共有47台公变、120台小区变,共有136台变压器的低压万能断路器带欠压保护,当10Kv线路停电检修结束恢复送电时,这136台变压器的万能断路器都需要运行人员到现场手动合闸送电,延长了送电时间,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压万能断路器自动合闸装置,能够使低压万能断路器控制单元具备自动储能、自动合闸功能,从而能够对用户及时恢复送电。
一种低压万能断路器自动合闸装置,其特别之处在于: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通过低压万能断路器的一对常闭辅助触头接低压万能断路器的电源进线,该控制单元包括时间继电器的线圈,该时间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与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串联后与前述时间继电器的线圈并联,而该时间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与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串联后也与前述时间继电器的线圈并联;其中第一交流接触器的一对常开触点并联在低压万能断路器的储能按钮两端,而第二交流接触器的一对常开触点并联在低压万能断路器的合闸按钮两端。
其中低压万能断路器的一对常闭辅助触头通过空气开关接低压万能断路器的电源进线。
其中时间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点预设为延时2s后动作,而时间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点预设为延时8s后动作。
经过试用证明,采用本发明的自动合闸装置后,有效缩短了小区变对用户的恢复送电时间,增加了售电量,提高了配电网供电能力,提升了服务水平。当后段设备故障导致万能断路器跳闸时,万能断路器自动合闸一次,与后段分路空气开关配合,实现有选择性切除故障线路,对非故障线路恢复送电。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万能断路器自动合闸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通过低压万能断路器的一对常闭辅助触头DF接低压万能断路器的电源进线,该控制单元包括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该时间继电器KT的第一常开触点KT-1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串联后与前述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并联,而该时间继电器KT的第二常开触点KT-2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串联后也与前述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并联;其中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一对常开触点并联在低压万能断路器的储能按钮两端,而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一对常开触点并联在低压万能断路器的合闸按钮两端。
其中低压万能断路器的一对常闭辅助触头DF通过空气开关接低压万能断路器的电源进线。另外时间继电器KT的第一常开触点KT-1预设为延时2s后动作,而时间继电器KT的第二常开触点KT-2预设为延时8s后动作。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是:
如图1所示,去掉右下角虚线框的部分后即为现有DW15型低压万能断路器原理图,其上设有储能按钮与合闸按钮,合闸时需要手动按下储能按钮,等待储能电机动作储能完毕后再按下合闸按钮即可完成合闸。如图1所示,正常使用时空气开关合闸导通,当10Kv线路停电检修结束恢复送电时,低压万能断路器尚未合闸因此其一对常闭辅助触头DF处于闭合导通状态,此时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得电,延时2s后时间继电器KT的第一常开触点KT-1导通,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线圈得电相应的其一对常开触点闭合(相当于低压万能断路器的储能按钮被按下)进行储能,延时8s后时间继电器KT的第二常开触点KT-2导通,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线圈得电相应的其一对常开触点闭合(相当于低压万能断路器的合闸按钮被按下)进行合闸。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到现场手动进行储能、合闸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吴忠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吴忠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23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