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颗粒直通废水换热器及具有上述换热器的换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2615.9 | 申请日: | 2015-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1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杨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胜东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F25B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直通 废水 换热器 具有 上述 系统 | ||
1.一种大颗粒直通废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由壳体(1)、废水进口(2)、换热介质上出口(3)、检修门(4)、废水出口(5)、换热介质下进口(6)、上联管1(7)、介质上连接管(8)、上联管2(9)、排管支架(10)、废水换热通道(11)、下联管2(12)、介质下连接管(13)、下联管1(14)、蛇形换热管(15)、蛇形折流管(16)组成,蛇形换热管(15)回弯处由排管支架(10)支撑,蛇形换热管(15)之间无间隙平行并排排列,由n根并排排列的蛇形换热管(15)的直管段部分所形成的波浪面组成管外换热面,相临的两个管外换热面组成废水换热通道(11);并排排列的蛇形换热管(15)的上端管口,每隔一根分别与上联管1(7)和上联管2(9)连接,并排排列的蛇形换热管(15)的下端管口,每隔一根分别与下联管1(14)和下联管2(12)连接;上联管1(7)和上联管2(9)一端封堵,另一端与介质上连接管(8)相连,换热介质上出口(3)与介质上连接管(8)相通;下联管1(14)和下联管2(12)一端封堵,另一端与介质下连接管(13)相连,换热介质下进口(6)与介质下连接管(13)相通;蛇形折流管(16)弯管间距是蛇形换热管(15)弯管间距的两倍,并排于蛇形换热管(15)的两侧,蛇形折流管(16)与蛇形换热管(15)紧密接触,两侧则交叉地与检修门(4)内侧紧密接触,进行废水换热通道(11)折流;废水由废水进口(2)进入,沿废水换热通道(11)往复流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废水由废水出口(5)流出;换热介质由换热介质下进口(6)进入介质下连接管(13),由介质下连接(13)管分流至下联管1(14)和下联管2(12),再由下联管1(14)和下联管2(12)分流至蛇形换热管(15),沿蛇形换热管(15)管内由下至上S形流动,与废水热交换后,汇入上联管1(7)和上联管2(9),再由上联管1(7)和上联管2(9)汇入介质上连接管(8),最后由换热介质上出口(3)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颗粒直通废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检修门(4),可对废水换热通道(11)进行清洗、维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颗粒直通废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换热介质上出口(3)和换热介质上进口(17)均与介质上连接管(8)相通,换热介质下进口(6)和换热介质下出口(18)均与介质下连接管(13)相通,换热介质上出口(3)、换热介质上进口(17)、换热介质下进口(6)、换热介质下出口(18)外接阀门,换热介质上进口(17)与换热介质下出口(18)同开或同关,换热介质下进口(6)与换热介质上出口(3)同开或同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颗粒直通废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蛇形换热管(15)上管口交错胀接在上集管箱(19)底面,与上集管箱(19)相通,下管口交错胀接在下集管箱(20)顶面,与下集管箱(20)相通,换热介质由换热介质下进口(6)进入下集管箱(20),再由下集管箱(20)分流进入蛇形换热管(15),沿蛇形换热管(15)管内由下至上S形流动,与废水热交换后,汇入上集管箱(19),最后由换热介质上出口(3)流出。
5.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大颗粒直通废水换热器,由大颗粒直通废水换热器(23)、压缩机(24)、油分离器(25)、清水换热器(26)、过滤器(27)、电子膨胀阀(28)组成,制冷剂经压缩机(24)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后经油分离器(25)过滤后,进入清水换热器(26)换热后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经电子膨胀阀(28)节流后,进入大颗粒直通废水换热器(23)与废水进行换热,换热后蒸发进入压缩机(24)进行压缩,实现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胜东,未经杨胜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261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