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群桩基础抗推刚度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3976.5 | 申请日: | 2015-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4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其;杨家法;张乾坤;代迎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6 | 分类号: | E02D2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肥市颍上路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基础 刚度 调节 方法 | ||
1.一种群桩基础抗推刚度调节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初步假定桩长为h0+h1+h2,桩后约束根据实际基岩或覆盖土条件输入,在承台施加水平推力,建立承受水平推力的群桩基础进行三维数值分析;h0为承台以下基岩面以上残积土厚度,h1为桩后释放区长度,h2为嵌固长度,其中桩后释放区长度取2~3m;三维数值分析过程中,桩按照梁单元建模,桩与承台按刚接处理,水平荷载作用于承台,桩的边界条件输入按如下原则:h2顶面处桩端按固定端处理,残积土中的桩周边(h0)采用土弹簧模拟,土弹簧刚度根据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和地质勘探判定特性、结合经验取值,桩后释放区h1处桩周边根据岩石破碎程度,采用弹簧模拟,弹簧刚度可参照碎石密实状态综合取值;
步骤二:上述三维数值模型经有限元程序处理后,在后处理数据中输出短桩和长桩的桩身剪力,判断每根桩的水平荷载分担情况;
步骤三:对于分担总水平推力80%以上的若干短桩,采取桩后释放区措施;
步骤四:顺推力方向,短桩桩后沿径向半圆范围破碎基岩,形成桩后约束释放区:在桩后约束释放区的破碎基岩空隙内,填入具有一定颗粒强度的级配粒料,并采用夯实措施,确保充填粒料达到中密状态,中密状态的判定可采用静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综合确定;
步骤五:根据短桩在桩后释放区形成的新约束条件,更新步骤一建立的约束边界,短桩分担的水平荷载是否满足自身水平承载能力的要求;
步骤六:如不满足,调节桩后释放区长度重新输入数值模型,直至满足,最终确定短桩的桩后释放区长度及总桩长。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群桩基础抗推刚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嵌固长度为桩径的1.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群桩基础抗推刚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半圆范围为短桩桩后沿径向0.3m~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39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杆架式变压器防沉底盘
- 下一篇:一种锚索预应力损失补偿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