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立分布式光伏窃电成本效益评价模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6121.8 | 申请日: | 2015-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9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史明明;陈兵;袁晓冬;李群;周建华;谢云云;殷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耿英;董建林 |
地址: |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立 分布式 光伏窃电 成本 效益 评价 模型 方法 | ||
1.一种建立分布式光伏窃电成本效益评价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情况,确定该电站装机容量;结合装机容量、环境条件以及往年的发电量对该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进行预估;根据分布式光伏的负荷特性,预估负荷总量和空间负荷分布;
步骤2:分析不同的光伏窃电方法的设备组成及运行模式;
步骤3:计算光伏窃电在不同窃电运营模式下的光伏窃电设备的初期投资成本;
步骤4:计算光伏窃电在不同窃电运营模式下的窃电被识别的风险成本;
步骤5:计算光伏窃电在不同窃电运营模式下的窃电设备运行维护成本;
步骤6:计算光伏窃电在不同窃电运营模式下的能量损耗成本;
步骤7:根据光伏窃电设备的初期投资成本、窃电被识别的风险成本、窃电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和能量损耗成本,建立光伏窃电在不同窃电运营模式下的窃电全寿命周期总成本模型;
步骤8:计算光伏窃电在不同窃电运营模式下的窃电总收入;
步骤9:根据窃电总收入与窃电全寿命周期总成本,建立光伏窃电在不同窃电运营模式下的收益比模型;
步骤3中,光伏窃电设备的初期投资成本为:
CE=KSSC
式中,KS为单位窃电设备容量成本;SC为窃电设备的容量;
所述步骤4中,窃电被识别的风险成本为:
CR=PR
式中,P为窃电行为被识别的概率;R为窃电罚款;
所述步骤5中,窃电设备的年运行维护成本为:
CM=mCE
式中,m为光伏窃电的年运行维护率,CE为光伏窃电设备的初期投资成本;
所述步骤6中,光伏窃电的能量损耗成本为:
CL=lACKL
式中,l为光伏窃电的能量损耗比;AC为窃电设备的年窃电量,KL为电价;
所述步骤7中,光伏窃电的全寿命周期总成本模型为:
C=CE+CR+(CM+CL)N
CE为光伏窃电设备的初期投资成本,CR为窃电被识别的风险成本,CM为窃电设备的年运行维护成本,CL为能量损耗成本,N为窃电年限;
光伏窃电在不同窃电运营模式下的收益比模型为:
Y=B/C
B为窃电总收入,C为窃电全寿命周期总成本;
其中,B=d×AC×N
d为光伏补贴电价,AC为窃电设备的年窃电量,N为窃电年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分布式光伏窃电成本效益评价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光伏窃电方法包括:1)升压法、升流法窃电;2)光伏模拟器法窃电;3)市电改接法窃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分布式光伏窃电成本效益评价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根据采用的电能表的不同,光伏窃电运行模式分别为:1)对智能电表用户,窃电运行模式为光照控制模式,采用光照传感器监测光照情况,在光照低于设定值时切除窃电支路,使夜间发电量恢复正常;2)对普通电表用户,窃电模式为无光照控制模式,夜间持续窃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分布式光伏窃电成本效益评价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窃电运营模式包括光伏窃电方法和光伏窃电运行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612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定位夹
- 下一篇:可定义多媒体信息与溯源信息的标签、定义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