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助力外骨骼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7542.2 | 申请日: | 2015-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5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培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丽敏 |
主分类号: | A61H3/00 | 分类号: | A61H3/00;A61F2/54;A61F2/60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仲崇明 |
地址: | 362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力 骨骼 | ||
1.一种助力外骨骼,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肢助力机构和上肢柔带,所述上肢助力机构包括电源、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装置,所述上肢柔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由所述电源带动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上肢柔带连接的端部转动,以将所述上肢柔带缠绕收紧,在使用时,所述上肢助力机构被穿着于人体的背部,所述上肢柔带的另一端连接至人的手腕处,所述上肢柔带被收紧后提拉人的手腕,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一卷轮和第二卷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于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永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永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永磁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永磁体的一侧设有凹凸相间的第一端面齿,所述第一卷轮、第二连接轴以及所述第二卷轮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所述第一卷轮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第一端面齿相对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面齿相匹配的第二端面齿,所述第一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一卷轮之间,所述第二永磁体在远离所述第一永磁体的一侧设有凹凸相间的第三端面齿,所述第二卷轮与所述第三端面齿相对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端面齿相匹配的第四端面齿,所述第二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二永磁体和所述第二卷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还包括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第一增程轴和第二增程轴,所述上肢柔带还包括第一上肢柔带和第二上肢柔带,所述第一增程轴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传动带与所述第一卷轮连接,所述第二增程轴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传动带与所述第二卷轮连接,使用时,所述第一增程轴与第二增程轴均以第二方向设置于与人的肩部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增程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上肢柔带与人的手腕连接,所述第二增程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上肢柔带与人的另一个手腕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轮的内部设有固定轴和卷簧,所述第一卷轮的固定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卷轮的轴心,所述第一卷轮通过所述卷簧与所述固定轴连接,所述第二卷轮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卷轮的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外骨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柔带的远离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按钮,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一按钮分别与所述电源连接,当所述第一按钮未被按下时,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分别通有与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能产生排斥作用力的电流,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分别与第一卷轮和第二卷轮分离,当所述第一按钮被按下时,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分别通有与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能产生吸引作用力的电流,所述第一永磁体通过所述第一端面齿和第二端面齿相啮合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卷轮连接,所述第二永磁体通过所述第三端面齿和第四端面齿相啮合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卷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丽敏,未经吴丽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754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炉前冷样池钢渣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封闭鼓式纸带过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