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油茶林高产栽培的分子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8232.2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5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阮成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A01H1/02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5 | 代理人: | 胡景波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高产 栽培 分子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分子识别设计油茶的高产栽培配置格局,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籽榨取的茶油是优质的绿色保健食用油,营养价值高,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油茶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优良乡土树种之一,在南方经济林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至2014年底我国油茶面积达5095万亩,而现有加工能力是原料供应量的4倍,为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国家林业局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到2020年油茶林基地达到7018.1万亩。但我国现有大面积油茶林单产低,2008年亩产茶油5.79公斤,同时缺乏科学可靠的丰产林营造技术体系,难以达到规划要求。
我国学者对影响油茶坐果和产量的内因和外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如开花习性(曾燕如等,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6):802-809)、开花授粉特征(王湘南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12):1-5)、花期气候对花后坐果影响(曾燕如和黎章矩,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27(3):323-328)、授粉授精过程(廖婷等,林业科学,2014,50(2):51-55)、利用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地块选择、良种壮苗、合理栽植、抚育管理、修剪和施肥(陈彦镜,农业和技术,2014,(1):81-83)、病虫害防治和林分结构优化(李雁鸣等,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3):12898-12899)及嫁接和截干更新等(邓荫伟等,中国林副特产,2013,(6):19-22)。结果表明,自花和同株异花传粉、树龄过小或过老、品种的优劣、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等均是造成油茶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
另外,油茶自花授粉成果率低于同株异花授粉成果率、同株异花授粉成果率又低于异株异花授粉成果率。油茶冠大、花多,传粉者常在同株不同花间访问,易造成同株异花传粉和自花传粉,因此常发生自交不亲和的现象,造成落果。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建设油茶异交林的技术标准,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油茶产量、实现油茶的高产高效。
现有技术主要采用芽砧嫁接苗营造新油茶林,按此方法营造的新油茶林如果相邻植株为自亲不亲和(SI)的同一基因型,自交败育更易发生,从而形成低产林。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何避免油茶林自交败育的问题的方法。因此,明晰油茶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和可配性,建立异交丰产林营造模式对提高油茶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以优良无性系油茶为材料,根据不同种质间的Nei氏遗传距离设计不同的授粉组合,并根据不同授粉组合的着果率和成果率优选出最适种质组合,再以高异交传粉配置格局设计高产栽培模式,实现油茶产量提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油茶林高产栽培的分子设计方法,由以下顺序的步骤组成:
(1)选择不同油茶种质,分别提取其DNA;
(2)筛选适用于油茶的SSR标记引物;
(3)利用筛选出的SSR标记引物,计算不同油茶种质间的Nei氏遗传距离;
(4)将Nei氏遗传距离划分为11个级别,在每个级别内,设计不同的授粉组合,分别进行人工授粉;
(5)在人工授粉后的第30天统计并计算着果率,第180天统计并计算成果率;得到配合力最佳的油茶Nei氏遗传距离范围;
(6)以步骤(5)得到Nei氏遗传距离范围内的油茶种质为种苗,设计油茶林高产栽培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提取DNA的方法为改良CTAB法。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筛选SSR标记引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RNA-Seq技术开发油茶的SSR标记序列;
2)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特异引物:参数为:引物长度(20~24nt)、3’端稳定性(-6.0~-9.0kal/mol)、引物Tm值(55~60℃)、GC含量(45~55%)、引物rating值>90。以不同油茶种质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根据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结果,筛选出SSR标记引物。
进一步的,步骤(6)所述油茶林高产栽培模式,油茶的株行距为2m×3m,种质组合间的Nei氏遗传距离为0.431-0.4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82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芹杂交育种方法
- 下一篇:一种猕猴桃树种植人工授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