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纳米电气工程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08797.0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7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费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凯欧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3/04 | 分类号: | C08L93/04;C08L23/28;C08L33/14;C08L35/02;C08K13/02;C08K5/12;C08K3/22;C08K3/28;C08K5/103;B29C47/9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纳米 电气工程 绝缘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绝缘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电气工程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改性纳米电气工程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绝缘材料的作用是在电气设备中把电势不同的带电部分隔离开来。 因此绝缘材料 首先应具有较高的绝缘电阻和耐压强度,并能避免发生漏电、击穿等事故。其次 耐热性能要好,避免因长期过热而老化变质;此外,还应有良好的导热性、耐潮 防雷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以及工艺加工方便等特点。绝缘材料作为基础材料,其决定电机、电器工业的水平,每一种新型电机、电气产品的开发,都必须由新型绝缘材料的开发作为先导。电机、电气以及电子工业的发展,对绝缘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通过对绝缘材料中的成分进行改性处理,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高分子绝缘材料,这将极大的推动绝缘材料研发水平的提升。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电气设备用绝缘材料的强度对电气设备的使用较为关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证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的基础上,提高电气设备用绝缘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公开一种改性纳米电气工程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纳米电气工程绝缘材料,所述的改性纳米电气工程绝缘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成分:
松香改性马来酸树脂 8-20份、
氯化聚丙烯树脂 5-15份、
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6-18份、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3-9份、
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 4-10份、
二甘醇二苯甲酸酯 3-6份、
纳米二氧化钛 5-10份、
纳米氮化铝 4-8份、
铝酸酯偶联剂DL-411-A 3-6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电气工程绝缘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成分:
松香改性马来酸树脂 12-18份、
氯化聚丙烯树脂 7-12份、
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9-15份、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4-8份、
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 5-9份、
二甘醇二苯甲酸酯 4-5份、
纳米二氧化钛 6-9份、
纳米氮化铝 5-7份、
铝酸酯偶联剂DL-411-A 4-5份。
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电气工程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用高速混合机将改性纳米电气工程绝缘材料的组分机械混合,按重量分别取松香改性马来酸树脂8-20份、氯化聚丙烯树脂5-15份、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6-18份、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3-9份、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4-10份、二甘醇二苯甲酸酯3-6份,将上述的成分均匀混合;
步骤2:再向高速混合机中加入剩余组分,按重量分别为纳米二氧化钛5-10份、纳米氮化铝4-8份、铝酸酯偶联剂DL-411-A3-6份,再进行搅拌至均匀;
步骤3: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成分先熔融挤出早切粒,熔融挤出时采用方法为双螺杆挤压机熔融挤出,双螺杆挤压机挤出温度为175-225℃,双螺杆挤出机模头温度为160-180℃,切粒机转速为900-1200r/min,切粒后为改性纳米电气工程绝缘材料。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电气工程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步骤(3)中双螺杆挤压机挤出温度为185-215℃。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电气工程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步骤(3)中双螺杆挤出机模头温度为170℃。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改性纳米电气工程绝缘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步骤(3)中切粒机转速为1100r/min。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改性纳米电气工程绝缘材料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并且还有较高的体积电阻,具备了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后,其对于提高电气设备的工作稳定性有较大的作用,本发明中加入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等成分对提高其强度有显著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凯欧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凯欧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87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