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双工无线通信的方法、天线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8994.2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9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5/14 | 分类号: | H04L5/14;H04L2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工 无线通信 方法 天线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双工无线通信的方法、天线装置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在训练周期,获取用于消除天线自身自干扰信号的相关参数作为第一估计值以及用于消除该天线与其他天线间的干扰信号的相关参数作为第二估计值;在数据传输周期,天线在同一频率同时收发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估计值对该天线自身受到的自干扰信号进行消除,根据所述第二估计值对该天线受到的其他天线的干扰信号进行消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可以使得每根天线都能够同时同频收发信号,从而使得全双工系统能够实现空间分集增益与吞吐量均在现有全双工技术的基础上翻倍,同时提高了全双工系统的系统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双工无线通信的方法、天线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用户对日益增长的传输速率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提高无线网络的频谱效率。然而,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通常是基于半双工模式,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全双工模式可以同时同频收发信号,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同半双工模式相比,全双工模式可实现信道容量倍增。然而,全双工设备接收到的来自设备自身发射天线的干扰信号(即自干扰)功率远大于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功率,自干扰信号严重影响了全双工系统的系统性能。在传统的同时同频收发全双工系统中,天线被分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一部分仅用来发射信号,另一部分仅用来接收信号。若总天线数为N,则该系统的最大分集增益数为N/2;这种“天线分割”方式的全双工系统导致整个设备的空间分集增益以及数据吞吐量减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双工无线通信的方法、天线装置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天线分割”方式的全双工系统导致整个设备的空间分集增益以及数据吞吐量减半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全双工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训练周期,获取用于消除天线自身自干扰信号的相关参数作为第一估计值以及用于消除该天线与其他天线间的干扰信号的相关参数作为第二估计值;
在数据传输周期,天线在同一频率同时收发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估计值对该天线自身受到的自干扰信号进行消除,根据所述第二估计值对该天线受到的其他天线的干扰信号进行消除。
其中,所述在训练周期,获取用于消除天线自身自干扰信号的相关参数作为第一估计值以及用于消除该天线与其他天线间的干扰信号的相关参数作为第二估计值的步骤包括:
所述训练周期包括多个训练时隙,在一训练时隙中,所述天线发送预设训练序列并接收自身发送的所述预设训练序列,在其他训练时隙中该天线接收其他天线发送的预设训练序列;
在所述训练时隙中,所述天线根据接收到的自身发送的所述预设训练序列,获取用于消除天线自身自干扰信号的相关参数作为第一估计值;并在其他训练时隙中,根据接收到的其他天线发送的所述预设训练序列,获取用于消除该天线与其他天线间的干扰信号的相关参数作为第二估计值。
其中,所述在所述训练时隙中,所述天线根据接收到的自身发送的所述预设训练序列,获取用于消除天线自身自干扰信号的相关参数作为第一估计值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训练时隙中,所述天线根据接收到的自身发送的所述预设训练序列,对模拟域的自身自干扰信号的信道参数进行估计得到第一模拟估计值,并根据所述第一模拟估计值对该天线自身受到的自干扰信号进行模拟域的消除;
在所述训练时隙中,所述天线根据经过模拟域消除后的该天线自身受到的残存自干扰信号,对数字域的残存自身自干扰信号的信道参数进行估计得到第一数字估计值,并根据所述第一数字估计值对经过模拟域消除后的该天线自身受到的残存自干扰信号进行数字域的消除。
其中,所述在其他训练时隙根据接收到的其他天线发送的所述预设训练序列,获取用于消除该天线与其他天线间的干扰信号的相关参数作为第二估计值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89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