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线路升压运行节约电力电量的测量和验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9388.2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8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孟珺遐;王维洲;郭炳庆;蒋利民;钟鸣;熊敏;闫华光;刘福潮;郑晶晶;何桂雄;陈宋宋;杜培东;苗常海;黄伟;屈博;郭艳飞;成岭;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22/00 | 分类号: | G01R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线路 升压 运行 节约 电力 电量 测量 验证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线路升压运行节约电力电量的测量和验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确定项目边界、约定参数和测量参数;(2)计算损耗电量;(3)计算调整值Am;(4)建立节约电力和电量的计算模型,计算节约的电力及电量。本发明可操作性强,计算用到的源数据经过较高频次的采集,理论上其本身的数值会更加真实地再现实际情况,结合优化设计的计算模型,有效提高了测量和验证的准确度。节约电量的计算模型具有显著的时序性和迭代性,可便捷地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的采集数据,自动完成测量和验证过程中的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节约电力电量的计算,大大减少核证工作中人力、物力的投入,缩短工作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量核证方法,具体针对一种配电线路升压运行节约电力电量的测量和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按照IEC标准,如果选择20kV电压取缔我国现在普遍使用的10kV(6kV)电压,即由110kV降压为20kV,再降为0.4kV供电,能够明显提高线路的供电能力,同时降低线路的输送损耗。对于负荷密度高、电力需求增长迅猛的工业园区、开发区、新城区等经济发展迅速和土地资源有限之间矛盾突出的供电区域,20kV供配电能够有效降低变电站和线路布点密度,节省电网建设投资。
在电力线路的电阻和输送功率不变时,线路的功率损失与运行电压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升高线路的运行电压能够明显减少功率损失。一条配电线路升压后,相比升压前运行节约的损耗电量和功率损失应采用科学的方法测量和计算,满足“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的要求。
在很多情况下,现行的节能量计算都会简单地假设基期工况与统计报告期时相同,通过比较两个阶段的能耗差异计算节能量。对于不同类型的节能项目,由于需求变化导致基期与统计报告期的工况不同,核证节能量时需要进行工况归一处理,这是在实操层面采用《国际节能效果测量和验证规程》(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Verification Protocol,IPMVP)思想指导节能量核证的难点。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首先建立基期能耗模型(影响能耗的变量与能耗量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取影响能耗的变量在统计报告期的数值代入基期能耗模型中,就得到校准后的基期能耗,即将基期工况调整到与统计报告期相同后得到校准能耗值。这种调整方法必须建立基期能耗模型,需要测量影响能耗的变量在统计报告期的数值,实际操作时存在较多测量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测量和验证精度降低、工作量加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线路升压运行节约电力电量的测量和验证方法,提出的测量和验证方法以IPMVP的核心思想为指导,针对配电线路升压运行项目建立节约电力电量的测试方案和计算模型,实现了由抽象的框架到具体操作层面的转化。
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配电线路升压运行节约电力电量的测量和验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能耗影响参数和项目边界的确定;
(2)计算损耗电量;
(3)计算调整值Am;
(4)建立节约电力和电量的计算模型,计算节约的电力及电量。
优选的,所述测量和验证方法包括:
(1.1)确定项目边界
所述项目边界的确定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1:升压改造变压器母线一条出线的始端至该主干线分支线T节点之间的线路;
情况2:若线路始端为主干线上的T节点,则项目边界为始端至主干线上下一个T节点或者末梢节点(当始端的T节点为该主干线上最后一个时)之间的线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93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射频收发装置
- 下一篇:一种G+F结构的触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