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酸铋钠基无铅电致伸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9445.7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6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曹万强;周超;刘培朝;周凤丽;李阳;王龙海;祁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75 | 分类号: | C04B35/475;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2212 | 代理人: | 丁齐旭 |
地址: | 430016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酸铋钠基无铅电致 伸缩 陶瓷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伸缩陶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钛酸铋钠基无铅电致伸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致伸缩是一种基本的机电耦合效应,它存在于一切固态物质之中。早期由于电致伸缩效应一般较小,不易被观察到,即使电场强度达到击穿场强,介质的场致应变也只是10-8数量级,较之于压电效应和磁致伸缩效应(10-6)小得多,所以在简单的固态物质中研究得很少。
与压电效应相比,电致伸缩材料具有不需要极化、重复性好、无老化等优点,所以在微位移器件、换能器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发现在一些高介电常数的弛豫铁电体中,电致伸缩效应显著并可以应用于应用中,并且当温度处于其铁电-顺电相转变区域附近时,电致伸缩效应具有最大值。目前应用的最多的是含铅弛豫铁电体,典型的如铌锌酸铅-钛酸铅(PZN-PT),铌镁酸铅-钛酸铅(PMN-PT)为代表的一类复合钙钛矿结构的固溶体晶体,它们会因高的烧结温度导致铅挥发。因此,开发无铅电致伸缩材料是材料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常见的无铅弛豫铁电晶体有铌酸钾钠基(KNN)、钛酸铋钠(BNT)基弛豫铁电材料。其中KNN基无铅压电陶瓷,由于其居里温度高(Tc=420℃)、介电常数低、压电常数和机电耦合系数高等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取代PZT的压电材料,但是由于其差的烧结特性,和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潮解,限制了该类材料的应用[1]。
CN201210251531专利提出了一种无铅电致伸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将铌酸钾钠基(KNN)和钛酸铋钠(BNT)组合起来,其在70kV/cm电场下电致伸缩应变水平为~0.137%。
CN201210336994专利提出了无铅的铁电/电致伸缩陶瓷材料,它是将钛酸铋钠(BNT)和钛酸铋锶组合起来,其在80kV/cm电场下电致伸缩应变水平为~0.1%。
穆文芳等[2]报道了(Bi0.5Na0.5)TiO3-BaTiO3-SrTiO3(BNT-BT-ST)陶瓷在准同型相界附近具有较高的弥散程度。Zhao[3]报道了BNT-ST系统中发现在ST摩尔含量为0.26处存在准同型相界,在ST摩尔含量从0至0.3范围内均有一定的弛豫性。
参考文献:
[1]L.Egerton,D.M.Dillon,Piezoelectricanddielectricpropertiesofceramicsinthesystempotassium-sodiumniobateJ.Am.Ceram.Soc.1959,42:438-442.
[2]穆文芳,杜慧玲,史翔,杜少明,BNT-BT-ST系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的介电与铁电特性[J].硅酸盐学报.2011,39:12
[3]ZhaoXL,YangWZ,LiuXQ,ChenXM.Dielectricandferroelectriccharacteristicsof[(Bi0.5Na0.5)0.94Ba0.06]1-xSrxTiO3ceramics.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MaterialsinElectronics.2014;25:1517-26.
相关专利:
[1]CN200910021571一种大应变电致伸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CN201210240525一种具有高电致伸缩系数的钛酸铋钠基无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3]CN201210251531一种无铅电致伸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4]CN201210336994无铅的铁电/电致伸缩陶瓷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无铅、应变量大的电致伸缩材料,解决现有铅基电致伸缩材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公害问题,并开发其在换能器和微位移器件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未经湖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94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