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定向风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09773.7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0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涛;段景卫;刘春梅;兰维娟;田中君;杨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C10/20 | 分类号: | F23C10/2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罗民健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帽外壳 风帽 出风小孔 定向风帽 定向作用 流化状态 流化态 托板 钟罩式风帽 定向移动 横向流动 一端开口 布风板 进风管 颗粒团 区域炉 侧壁 传质 换热 减小 两组 流化 配管 上床 磨损 | ||
一种微定向风帽装置,包括一端开口的风帽外壳、托板、内部配管和进风管,风帽外壳的侧壁靠近托板的一端上还开设有两组出风小孔。本发明外观上为钟罩式风帽,与市场上其他风帽的不同之处,在于风帽外壳出风小孔的直径和倾斜角度不相同,其目的是既要形成具有定向作用的流化状态,又使其定向流化的作用并不强烈,能够使流化态颗粒在密相区内缓慢定向移动,增强不同区域炉底颗粒团的横向流动和传质换热,从而整个布风板上床温分布更加均匀,减小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值,而且风帽周围流化状态的分布相对均匀,可以减少因定向作用使流化态的固体颗粒对相邻风帽的磨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燃烧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微定向风帽装置。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清洁燃烧设备,燃烧室内下部是密相区,上部空间是稀相区,炉膛内物料密度大,二次风穿透力较弱,当燃用挥发分较低的无烟煤、煤泥、生活垃圾、生物质等燃料时,气固颗粒不能充分混合,燃料燃烧的不充分,粒径较大的颗粒能够被旋风分离器捕捉下来返回炉膛重新燃烧,粒径较小的细颗粒一次飞出炉膛穿过旋风分离器,其燃尽率较低,导致尾部烟道的飞灰含碳量较高。如果循环流化床采用特殊的布置方式,通过改变燃料的运动规律,使其由垂直上升运动转变为螺旋上升运动,延长细颗粒在燃烧区域的停留时间,则可以提高锅炉效率,降低飞灰含碳量。
流化床锅炉燃料颗粒直径相对较大,现有的流化床锅炉在燃用劣质煤、洗煤泥、垃圾、挥发分较低的煤种时,对于旋风分离器无法捕捉的细颗粒,即使运行风量充足时,也经常出现飞灰含碳量偏高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其一是风粉混合不充分,燃烧时缺乏氧气,其二是细颗粒在炉膛内停留时间较短,还未燃尽就飞离燃烧区等等。因此改变固体颗粒的运行轨迹,由目前的环核状垂直上升转变为螺旋上升,延长细颗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增强风粉的充分混合,使颗粒的燃尽率得到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风帽无法提供稳定流化作用的风的问题,提供一种微定向风帽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定向风帽装置,包括一端开口的风帽外壳、托板、内部配管和进风管,托板安装在风帽外壳的开口端上以便于风帽外壳形成一个密封内腔,进风管一端穿过托板伸入风帽外壳的内腔中,进风管另一端穿过布封板与风源连通,内部配管安装在进风管上,并伸入风帽外壳内腔中,内部配管远离进风管的一端用堵板做密封处理,内部配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均匀分布的孔以便于进风口内的空气进入风帽外壳内腔中,风帽外壳的侧壁靠近托板的一端上还开设有两组出风小孔,其中一组出风小孔分别为多个与进风管中轴线垂直的出风小孔Ф1,另一组出风小孔为与进行管中轴线底部托板呈夹角α的出风小孔Ф2,所述两组进风小孔沿风帽外壳的圆周均匀分布在风帽外壳的侧壁上。
所述的出风小孔Ф1的直径小于出风小孔Ф2的直径,所述的夹角α为0°-90°。
所述的α为45°-60°,所述的出风小孔Ф1和出风小孔Ф2的高度可以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
所述的内部配管侧壁上的孔设置有至少两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97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燃气燃烧器
- 下一篇:高频感应即热式蒸汽发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