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草甘膦除草剂水稻新种质的育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10087.1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0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明;叶胜海;陆艳婷;瞿荣荣;朱国富;金庆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1/06 | 分类号: | A01H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1002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草甘膦 除草剂 水稻 种质 育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质资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草甘膦除草剂水稻新种质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稻田除草剂以其省工省力的优点得到大面积推广。稻田杂草主要有禾本科的千金子、稗草,莎草科的异型莎草、水葱,玄参科的陌上菜,千屈菜科的节节菜,鸭跖草科的竹节菜叶,萍科的四叶萍,蓼科的水蓼,苋科的空心莲子草,泽泻科的矮慈姑等。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稻田除草剂多为20%敌稗乳油、50%优克稗乳油、幼禾保等选择性除草剂,它们只对稻田中的某一类杂草起灭杀或抑制作用,而对另一类杂草无法起到除草效果。草甘膦除草剂是一种广谱灭生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商品名有农达、Roundup、Rodeo、Accord等,它通过茎叶吸收并传导至全株,使杂草枯死,对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均有效。由于其价廉物美、毒性小,遇水迅速分解,是目前被认为污染最小、最安全的商用除草剂之一,但草甘膦除草剂对现有水稻品种也同样起灭杀作用。
应用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品种,虽可达到喷施草甘膦灭除稻田杂草而不损伤稻苗生长的目的,但基于转基因品种商业化复杂的申报程序和人们对转基因稻米安全性的担忧,现阶段很难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而且转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剂水稻品种在我国推广应用还受国外专利的限制。
因此,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转基因耐草甘膦种质并选育耐草甘膦除草剂水稻新品种,对促进我国水稻生产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针对草甘膦抗性基因的应用依赖转基因技术并受国外专利控制的现状,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转基因耐草甘膦种质并选育耐草甘膦除草剂的水稻新品种,达到省工省力有效清除稻田杂草、增产增收的目的。
本发明创制耐草甘膦除草剂水稻新种质方法的步骤如下:
(1)种子准备。选择当地大面积推广的常规稻当家品种,如晚粳稻品种浙粳22(植物新品种权号CNA20070398.6),稀播壮秧,单本种植,单株收获。抽穗和成熟期特别注意去除异形株。
(2)辐照诱变。步骤(1)收获的干种子,用350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产生辐照一代(M1)种子。
(3)田间种植1。辐照一代(M1)种子,浸种催芽,稀播(播种量15公斤/亩)培育壮秧,单本种植,成熟后混收产生辐照二代(M2)种子。
(4)筛选抗性植株1。M2代种子直播,秧苗3叶期时,排干田间积水,待秧板细纹开裂后用95%草甘膦粉剂勾兑成浓度为100mg/L的水剂均匀喷雾在秧苗上。2周后,秧苗心叶开始卷叶、逐渐枯黄死亡。仅有极少数秧苗生长受阻,但复水后逐渐恢复生长,直至成熟,混收产生M3代种子。
(5)田间种植2。用步骤(3)的方法繁殖步骤(4)收获的M3代种子,,产生M4代种子。
(6)化学诱变。清水浸泡步骤(5)收获的M4代种子5小时,用1%浓度的化学诱变剂甲基黄酸乙脂(Ethylmethanesulfphonate,简称EMS)处理11小时,倒掉EMS处理液,流水冲洗5小时,然后进行常规浸种催芽,稀播(播种量15公斤/亩)培育壮秧,单本移栽,成熟后混收EMS1代种子。用步骤(3)的方法繁殖EMS1种子,产生EMS2代种子。
(7)筛选抗性植株2:步骤(6)收获的EMS2代种子,稀播(播种量15公斤/亩)培育壮秧,三叶期时排干田间积水,待秧板细纹开裂后用95%草甘膦粉剂勾兑成浓度为200mg/L的水剂均匀喷雾在秧苗上。2周后,秧苗心叶开始卷叶、逐渐枯黄死亡。仅有极少数秧苗生长受阻,但复水后逐渐恢复生长,直至成熟,单株收获EMS3代种子。
(8)杂交配组。步骤(7)收获的EMS3代种子,单株编号,稀播育秧,单本移栽,抽穗后单株间两两杂交配组,或三交,或复合杂交,产生F1代杂交种子。
(9)田间种植3。步骤(8)收获的F1代种子,稀播培育壮秧,单本移栽,成熟后混收产生F2代种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00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