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线吹干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10090.3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3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纺;郑永伟;俞小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东新(德阳)线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30 | 分类号: | H01B13/3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张吉 |
地址: | 618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线 吹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线的吹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导线吹干器。
背景技术
铜导线在退火过程中采用水冷却时导线带水,原吹干装置在吹干过程中,为使导线能够将水份吹干需加大吹风量,吹风量加大后,会使导线产生抖动,从而使导线擦伤。要克服擦伤现象,需将导线拉直,这又会使导线拉伸。这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一直不好克服的一对矛盾。
另有中国专利号为201420473268.2公开了公开了一种导体快速吹干装置,包括吹干台,吹干台上固定设有底部吹干体,底部吹干体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顶部吹干体,底部吹干体的外圆周表面与吹干台垂直设置,底部吹干体和顶部吹干体的内部均设有两边具有封堵的出风腔,底部吹干体的出风腔通过进气管与风机连接,底部吹干体和顶部吹干体的一端分别固定设有底部导线贯穿体和顶部导线贯穿体,底部导线贯穿体和顶部导线贯穿体分别与底部吹干体和顶部吹干体同心设置,底部导线贯穿体和顶部导线贯穿体分别与底部吹干体和顶部吹干体之间形成与出风腔连通的环形吹风口。其结构简单,能对导体表面360度吹干,无死角,吹干效果好,防止表面氧化,方便快速,能提高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线吹干器,其目的是将退火后的导线快速吹干,且导线在吹干过程中不发生抖动而造成擦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线吹干器,包括吹干模座,所述吹干模座内设有贯通的导线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干模座的外侧设有环状的进气槽,所述进气槽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一端与进气槽相通,另一端与导线通道相通,所述进气孔为三个,进气孔的出气口在导线通道内均匀分布。
所述的进气孔与导线通道的夹角为30度-60度。
所述的进气孔与导线通道的夹角为45度。
还包括过线模放置孔,所述的过线模放置孔位于吹干模座的上端,并与导线通道相通。
所述进气孔的出气口与导线通道的内侧壁相切。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吹干模座的外侧设有环状的进气槽,所述进气槽上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一端与进气槽相通,另一端与导线通道相通,所述进气孔为三个,进气孔的出气口在导线通道内均匀分布。吹干器采用了三个进风孔,使三个进风在一致的情况下进入需吹干的导线通道时,从而产生螺旋向下的风力,使导线表面受到螺旋向下的力,将导线通过风力基本固定在导线通道的中心。由于三个进风口位置在加工过程保持等分,进风口角度保持一致;因此无论风量大小,均可产生螺旋向下的风力,这样就有效的解决了原吹干装置的缺点,达到了生产工艺要求。
2、本发明进气孔与导线通道的夹角为30度-60度,三个进风口吹干进入导线通道的导线时,产生螺旋向下的风力较佳,有利于对细小退火铜线的吹干,尤其是当夹角为45度时,效果最佳。
3、本发明包括过线模放置孔,所述的线模放置孔位于吹干模座的上端,并与导线通道相通,退火后的导线通过导线通道时,通过设置在过线模放置孔内的过线模对导线进行定位,防止其在出口处摆动。
2、本发明进气孔的出气口与导线通道的内侧壁相切,三个进风孔进风一致的情况下进入需吹干的导线通道时,更易产生螺旋向下的风力,使导线吹干过程中,固定在导线通道的中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视图;
图中标记:1、吹干模座,2、过线模放置孔,3、进气槽,4、导线通道,5、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导线吹干器,包括吹干模座1,吹干模座1为一柱体,所述吹干模座1内设有贯通的导线通道4,导线通道4为圆柱形,退火后的带水的导线通过导线通道4从下至上的通过,在吹干模座1的外侧设有环状的进气槽3,所述进气槽3上开设有通入导线通道4内的进气孔5,即所述进气孔5一端与进气槽3相通,另一端与导线通道4相通,所述进气孔5为三个,进气孔5的出气口(即位于导线通道4内的出风口)在导线通道4内均匀分布,进气孔5的出气口在导线通道4内呈120度均匀分布;当进气孔5的进气口(即位于进气槽3的进风口)在进气槽3内也是均匀分布。
本发明中,退火后的导线在导线通道4的行进方向与通道内的风的方向相反,因此所述的进气孔5与导线通道4的夹角为30度-60度。最佳为的夹角为45度,其风力大小适宜,对导线抖动影响最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东新(德阳)线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伊东新(德阳)线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00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紧固调节的电位器
- 下一篇:光单元后敷设智能光纤复合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