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挂式单轨铰接式列车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11176.8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9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帆;王孔明;李艳;杨吉忠;王伯铭;曹恺;李天一;张德乾;徐银光;杨捷;颜华;余颜丽;吴晓;汪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3/00 | 分类号: | B61B3/00;B61B1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挂 单轨 铰接 列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挂式单轨列车,特别涉及一种悬挂式单轨铰接式列车。
背景技术
目前,悬挂式单轨列车全部采用的是两个转向架悬吊一个车体,且两个车体之间通过车钩连接的结构形式。由于轨道梁承载能力有限,所以这种形式的悬挂式单轨列车载客数量受到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悬挂式单轨铰接式列车,以减少转向架的数量,有效提高列车的载客能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悬挂式单轨铰接式列车,包括相邻第一车体、相邻第二车体,其特征是:所述相邻第一车体、相邻第二车体的远端上方各设置第一转向架、第三转向架,第一转向架通过第一悬吊杆与相邻第一车体固定连接,第三转向架通过第三悬吊杆与相邻第二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相邻第一车体、相邻第二车体的近端上方设置第二转向架,相邻第一车体固定设置下心盘,相邻第二车体固定设置上心盘,下心盘、上心盘通过销轴形成铰接,相邻第一车体通过第二悬吊杆与下心盘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车钩连接形式相比,本发明通过铰接结构连接相邻前后车体,只需三个转向架就可悬吊起两个车体,减少转向架的数量,降低列车的自重,确保轨道梁承载能力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列车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悬挂式单轨铰接式列车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悬挂式单轨铰接式列车中相邻车体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相邻第一车体11、相邻第二车体12、第一转向架21、第二转向架22、第三转向架23、第一悬吊杆31、第二悬吊杆32、第三悬吊杆33、下心盘34、上心盘35、销轴36、锥形橡胶套3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本说明书,以相邻第一车体11、相邻第二车体12的相邻一端为“近端”,以背离一端为“远端”。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悬挂式单轨铰接式列车,包括相邻第一车体11、相邻第二车体12。所述相邻第一车体11、相邻第二车体12的远端上方各设置第一转向架21、第三转向架23,第一转向架21通过第一悬吊杆31与相邻第一车体11固定连接,第三转向架23通过第三悬吊杆33与相邻第二车体12固定连接。所述相邻第一车体11、相邻第二车体12的近端上方设置第二转向架22,相邻第一车体11固定设置下心盘34,相邻第二车体12固定设置上心盘35,下心盘34、上心盘35通过销轴36形成铰接,相邻第一车体11通过第二悬吊杆32与下心盘34固定连接。
传统车钩连接形式相比,本发明通过铰接结构连接相邻前后车体,只需三个转向架就可悬吊起两个车体,减少转向架的数量,降低列车的自重,确保轨道梁承载能力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列车的承载能力。
参照图2,为提高耐磨性,所述下心盘34、上心盘35的铰接部呈圆锥面,其间设置锥形橡胶套37。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悬挂式单轨铰接式列车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11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动车双功能自动灭火装置
- 下一篇:保健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