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11608.5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6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房利;古城美贵子;岩田一男;清见原辰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歧管 结构 | ||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结构,进气歧管(1)包括多个分块(10、20、30),该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结构包括:气体供应孔(53),设于进气歧管(1)的外表面的指定的部位,从外部供应指定的气体;气体导入通道(51),设于分块(10、20)的指定的接合面(10m、20m),将供应到气体供应孔(53)的气体引导至进气通道(E1)的指定的气体导入部位(11)。由此,能够降低成本且能够实现轻型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汽车等的燃料箱内产生的燃料蒸气扩散到大气中,所述燃料蒸气被导入到搭载于所述汽车等的发动机中的进气通道。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58879号中(尤其是图1)公开了如下的内容:用于调节所述燃料蒸气的往进气通道的导入量的净化阀(purge valve)与进气歧管一体地安装,在所述净化阀和进气通道中的节流阀的下游之间设置有管路,通过该管路来将燃料蒸气的净化气体从净化阀导入到进气通道。
然而,若如上述那样在进气歧管的外部设置管路且使该管路延伸至净化气体的导入部位,会导致成本及重量的增大。这样的问题并不限于导入燃料蒸气的净化气体时的情形,在将窜气气体或EGR气体等导入到进气通道时也同样会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结构,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能够实现轻型化。
作为达成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是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结构,包括:构成进气歧管的多个分块;净化阀,安装于所述进气歧管上,调节燃料蒸气的往进气通道的导入量;净化气体供应孔,设于所述进气歧管的外表面的指定的部位,供应所述净化阀排出的燃料蒸气的净化气体;净化通道,设于所述分块的指定的接合面,将供应到所述净化气体供应孔的净化气体引导至进气通道的节流阀的下游。所述进气歧管具有具备所述节流阀的节流器主体、位于所述节流器主体的下游的单一管部、安装到所述发动机的安装部、将所述单一管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单一管部的下游的平衡箱、以及将所述平衡箱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净化气体供应孔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净化通道设于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分块的接合面,在构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所述分块的接合面上设有将所述平衡箱与所述进气歧管的外部连通的连通道。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进气歧管结构,能够缩短用于将例如燃料蒸气的净化气体等气体导入到进气通道中的管路长度,从而能够降低成本且能够实现轻型化。
本发明的的上述目的、特征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基于以下的详细记载和附图图示得以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进气歧管的从侧方观察时的图。
图2是所述进气歧管的立体图。
图3是所述进气歧管的从发动机侧观察时的图。
图4是所述进气歧管的第一分块的从侧方观察时的图。
图5是所述进气歧管的第二分块的从发动机侧观察时的图。
图6是所述进气歧管的从上方观察时的图。
图7是所述进气歧管的上侧面的从前方观察时的图。
图8是所述第二分块的上部的从侧方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9是所述进气歧管中为了安装净化阀而使用的密封橡胶及其周边的放大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16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磁性预过滤装置的油液滤清器
- 下一篇:清洗阀脱离诊断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