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创机器人持镜机械臂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11637.1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7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潘博;付宜利;牛国君;张福海;封海波;王树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34/30 | 分类号: | A61B34/3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机械 | ||
1.一种微创机器人持镜机械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被动臂(P)、第一关节(K1)、第二关节(K2)和内窥镜夹持驱动装置;
被动臂(P)包括竖直平移机构(P1)和被动关节(P2);
竖直平移机构(P1)包括底座组件(1)、导轨组件(2)和外端接口连接组件(3);
底座组件(1)包括箱体(1-1)、配重块(1-2)和至少一个光轴组件,至少一个光轴组件设置在箱体(1-1)上,所述光轴组件包括光轴本体(1-3)和两个光轴压环(1-4),两个光轴压环(1-4)分别固定连接在箱体(1-1)的顶面和底面上,光轴(1-3)从上到下依次穿过两个光轴压环(1-4)并固定连接在箱体(1-1)内,所述配重块(1-2)位于箱体(1-1)内并设置在光轴(1-3)上;
导轨组件(2)包括支承座(2-1)、斜齿条(2-2)、滑轮组(2-3)和两条滑轨(2-4),滑轮组(2-3)设置在支承座(2-1)的顶面,所述支承座(2-1)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箱体(1-1)的上端面上,所述支承座(2-1)的侧壁上加工有竖直设置的凹槽(2-1-1),所述斜齿条(2-2)和两条滑轨(2-4)均竖直设置在凹槽(2-1-1)内,所述斜齿条(2-2)位于两条滑轨(2-4)中间;
外端接口连接组件(3)包括连接座体(3-1)、齿轮箱组件(3-2)、滑块组件(3-3)和两条连接绳(3-4),所述连接座体(3-1)的上端面加工有外端接口,所述连接座体(3-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滑块组件(3-3),所述连接座体(3-1)通过滑块组件(3-3)与两条滑轨(2-4)滑动配合,连接座体(3-1)内设置有齿轮箱组件(3-2),齿轮箱组件(3-2)与斜齿条(2-2)配合设置,连接绳(3-4)与滑轮组(2-3)一一对应设置,每条连接绳(3-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配重块(1-2)上,每条连接绳(3-4)的另一端绕过其对应的滑轮组(2-3)可拆卸连接在连接座体(3-1)的上端面上;
第一关节(K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K1-2)、支撑壳体(K1-5)、传动组件(K1-6)和第一绝对编码器(K1-7);
第一驱动组件(K1-2)包括第一电机(K1-2-10)、带轮支撑架(K1-2-1)、驱动带轮(K1-2-5)和驱动转轴(K1-2-6);第一驱动组件(K1-2)布置在支撑腔体(K1-5)的下方;
第一电机(K1-2-10)安装在带轮支撑架(K1-2-1)上,驱动转轴(K1-2-6)转动安装在带轮支撑架(K1-2-1)上并与第一电机(K1-2-10)的输出轴连接,驱动带轮(K1-2-5)套装在驱动转轴(K1-2-6)上,带轮支撑架(K1-2-1)与支撑腔体(K1-5)连接;
传动组件(K1-6)包括关节轴(K1-6-7)、第一谐波减速器(K1-6-2)、传动带轮(K1-6-3)和传动带(K1-6-6);传动组件(K1-6)布置在支撑腔体(K1-5)内;
关节轴(K1-6-7)插装在第一谐波减速器(K1-6-2)上并穿过传动带轮(K1-6-3),传动带轮(K1-6-3)通过传动带(K1-6-6)与驱动带轮(K1-2-5)传动连接,第一绝对编码器(K1-7)布置在支撑腔体(K1-5)内并安装在关节轴(K1-6-7)上;第一谐波减速器(K1-6-2)的固定法兰与支撑腔体(K1-5)连接;
第二关节(K2)包括组件支架(K2-10)和第二驱动组件(K2-8);
第二驱动组件(K2-8)包括第二电机(K2-8-1)、第二谐波减速器(K2-8-8)、第二绝对编码器(K2-8-20)、输送带(K2-8-29)、第一轮毂(K2-8-9)、第二轮毂(K2-8-13)、联轴器(K2-8-3)和关节传动轴(K2-8-28);
第二驱动组件(K2-8)布置在组件支架(K2-10)上,第一谐波减速器(K1-6-2)的输出法兰与组件支架(K2-10)连接;第二电机(K2-8-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K2-8-3)与关节传动轴(K2-8-28)连接,关节传动轴(K2-8-28)安装在第二谐波减速器(K2-8-8)的波发生器上,第二谐波减速器(K2-8-8)的柔轮(K2-8-25)与第一轮毂(K2-8-9)连接,第二谐波减速器(K2-8-8)的刚轮(K2-8-26)与组件支架(K2-10)连接,第一轮毂(K2-8-9)与第二轮毂(K2-8-13)并列设置且二者转动安装在组件支架(K2-10)上,输送带(K2-8-29)的一端与第一轮毂(K2-8-9)连接,输送带(K2-8-29)的另一端与第二轮毂(K2-8-13)连接,第二绝对编码器(K1-2-20)与第一轮毂(K2-8-9)连接;
被动关节(P2)包括第一旋转关节、连杆(P2-15)、第二旋转关节和关节驱动器(P2-13);第一旋转关节包括第一托架(P2-17)、第一关节失电制动器、第二托架(P2-21)、第一空心轴(P2-25)、第一编码器支撑板(P2-27)和第一编码器(P2-28);第二旋转关节包括第四托架(P2-2)、第二关节失电制动器、第三托架(P2-6)、第二空心轴(P2-10)、第二编码器支撑板(P2-8)和第二编码器(P2-11);连杆(P2-15)的一端加工有第一通孔(P2-15-1),连杆(P2-15)的另一端加工有第二通孔(P2-15-2),第一通孔(P2-15-1)内转动安装有第一空心轴(P2-25),第一空心轴(P2-25)的上端安装有第二托架(P2-21),第一关节失电制动器的衔铁(P2-20)与第二托架(P2-21)连接,第一关节失电制动器的制动盘(P2-19)与第一托架(P2-17)连接,第一托架(P2-17)与连杆(P2-15)固接,第一编码器(P2-28)的旋转轴(P2-26)插装在第一空心轴(P2-25)上,第一编码器(P2-28)的旋转轴(P2-26)的上端与第一托架(P2-17)连接,第一编码器支撑板(P2-27)与第一空心轴(P2-25)的下端连接,第一编码器(P2-28)与第一编码器支撑板(P2-27)连接;第二通孔(P2-15-2)内转动安装有第二空心轴(P2-10),第二空心轴(P2-10)的上端安装有第四托架(P2-2),第一关节失电制动器的衔铁(P2-5)与第四托架(P2-2)连接,第一关节失电制动器的制动盘(P2-19)与第三托架(P2-6)连接,第四托架(P2-2)与连杆(P2-15)固接,第二编码器(P2-11)的旋转轴(P2-1)插装在第二空心轴(P2-10)上,第二编码器(P2-11)的旋转轴(P2-1)的上端与第四托架(P2-2)连接,第二编码器支撑板(P2-8)与第二空心轴(P2-10)的下端连接,第二编码器(P2-1)与第二编码器支撑板(P2-8)连接;关节驱动器(P2-13)安装在连杆(P2-15)上,第二编码器(P2-11)与关节驱动器(P2-13)通讯连接,第一空心轴(P2-25)与连接座体(3-1)固接,第二空心轴(P2-10)与支撑腔体(K1-5)固接;
内窥镜夹持驱动装置包括内窥镜接口组件(F)、辅助过渡组件(G)和动力夹持组件(H)和绳索;内窥镜接口组件(F)、过渡组件(G)和动力夹持组件(H)顺次交错叠放并通过导轨和绳索连接为一体;
内窥镜接口组件(F)包括内窥镜夹持器(F1)、接口固定组件(F2)和接口滑块组件(F3);
辅助过渡组件(G)包括支撑板(G2-5)、上导轨组件(G2-41)、下导轨组件(G2-42)、过渡滑轮组件(G2-6)和过渡固定组件(G2-1);
动力夹持组件(H)包括戳卡夹持器(H3-1)、动力导向滑轮组件(H3-2)、导向滑轮组件(H3-6)、上支撑架(H3-3)、固定滑块组件(H3-5)、动力驱动组件(H3-9)和导向固定组件(H3-7);
内窥镜夹持器(F1)上分别安装有接口固定组件(F2)和接口滑块组件(F3);
上导轨组件(G2-41)和下导轨组件(G2-42)分别安装在支撑板(G2-5)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板面上,上导轨组件(G2-41)所在的支撑板(G2-5)的板面上还安装有过渡滑轮组件(G2-6)和过渡固定组件(G2-1);
戳卡夹持器(H3-1)安装在支撑架(H3-3)上,支撑架(H3-3)上安装有动力导向滑轮组件(H3-2)、导向滑轮组件(H3-6)、固定滑块组件(H3-5)和导向固定组件(H3-7);动力导向滑轮组件(H3-2)位于戳卡夹持器(H3-1)和导向固定组件(H3-7)之间;动力驱动组件(H3-9)安装在支撑架(H3-3)上;
接口滑块组件(F3)的接口滑块与上导轨组件(G2-41)的导轨滑动连接,固定滑块组件(H3-5)的固定滑块与下导轨组件(G2-42)的导轨滑动连接,接口固定组件(F2)通过双向绕过过渡滑轮组件(G2-6)的绳索与导向固定组件(H3-7)和导向滑轮组件(H3-6)连接,动力驱动组件(H3-9)通过双向绕过导向滑轮组件(H3-2)的绳索与过渡固定组件(G2-1)连接;第二轮毂(K2-8-13)的下端与支撑架(H3-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16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熔炉上的排烟结构
- 下一篇:空气源热泵冷热水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