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商业楼宇需求响应潜力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11750.X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7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林晶怡;陈企楚;苗博;王鑫;苏胜新;徐阿元;孙鼎浩;张兴华;何胜;李斌;刘畅;柏德胜;蔡亮;李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业 楼宇 需求 响应 潜力 评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需求响应潜力计算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商业楼宇需求响应潜力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供应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供需失衡,为保证峰值负荷,客观上需要供电能力超过一般的用电水平,同时使电网在大部分时间处于电量过剩状态,而高峰值时段又难以完全保证供应。二是难以用传统购电和增加容量的方式来解决用电缺口。需求响应是调节能源供需矛盾、实现有序用电的有效手段。供需失衡现象以商业楼宇为主要对象的建筑用能中较为凸显,因此需求响应在商业楼宇的应用潜力更加巨大。通过需求响应控制,降低峰值能耗,可以在降低发电装机容量的同时,保障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填补上述空白,本发明提供一种商业楼宇需求响应潜力评估方法,可以方便有效地实现商业楼宇需求响应潜力计算,可应用于评估用电负荷预测、节能监测管理等领域,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负荷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的目标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商业楼宇需求响应潜力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选择商业楼宇用电用户;
(2)根据商业楼宇用电情况进行聚类分析;
(3)结合动态博弈论获得商业楼宇需求响应潜力。
优选的,所述步骤(1)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1)获取商业楼宇用电数据;
步骤(1-2)计算商业楼宇用户响应成本;
步骤(1-3)获取商业楼宇用户生产特性;
步骤(1-4)估算商业楼宇用户可持续中断供电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1)通过电能服务管理平台获取商业楼宇用电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2)商业楼宇用户响应成本是指用户根据需求响应激励信号做出响应改变自身的用电方式所付出的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商业楼宇用户响应成本C=f(θ,Q,τ,Tq,T,f);其中,θ为用户的生产特性类型,Q为中断供电量,τ为中断发生的时间类型,Tq为停电时间,T为可持续中断供电时间,f为负荷中断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3)获取商业楼宇用户生产特性包括,根据企业参与需求响应能力的不同,将企业用户分为可以进行避峰生产的企业、具有避峰生产潜力的企业和不避峰生产的企业。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4)商业楼宇用户可持续中断供电时间包括提前通知时间和停电时间,提前通知的时间越短,中断负荷的补偿就越高,停电时间越长,用户的总损失越大。
优选的,所述步骤(2)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2-1)对可持续中断供电时间设定阈值;
步骤(2-2)对商业楼宇用户进行聚类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1)根据历史负荷对可持续中断供电时间设定阈值Tq。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2)根据可持续中断供电时间阈值Tq和缺电功率Pq对商业楼宇用户进行聚类分析。
优选的,所述步骤(3)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3-1)选取商业楼宇需求响应应用场景;
步骤(3-2)建立接近事实场景的数学模型;
步骤(3-3)结合动态博弈论获得商业楼宇需求响应潜力。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1)商业楼宇需求响应应用场景根据可持续中断供电时间阈值Tq划分商业楼宇用户,可持续中断供电时间大于Tq为a类客户,可持续中断供电时间小于Tq为b类客户,且停电时段缺电功率无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2)以停电时间Tq与缺电功率Pq为约束条件、以参与需求响应的企业用户为变量、以停电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接近事实场景的数学模型;
当电网中只存在a类客户时,最小停电总成本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17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玩具葫芦
- 下一篇:评价结果区分度明显的输电杆塔塔材实际强度计算方法